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南蠻,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師,他更願意往藩國之中,至少於那裡,作國家中流砥柱的他,不需要擔心為他人謀害,況且……他是為桂王的大臣。
就是一根骨頭啊!
這根骨頭不僅讓他願意叼咬他,就連李來亨聽說也接受了,甚至還自請去除了王號,無非就是為了生存罷了!
現在,白文選只是把另一根骨頭丟給了鄭柞,剩下的只要讓他追著就行……
正像白文選計劃中的一般,幾乎是在得知明軍沒有從雲南或者廣西打進來,而是改從紅河口攻入大越的訊息,身處高平的鄭柞就立即命令侄子鄭棟率領三萬人馬趕回升龍府,隨後又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完全不顧剛剛奪取的高平。
“明人狡猾!”
在往升龍府趕回的中處,鄭柞憤恨不平的說道。
“我屢屢派的使節求見黔國公,可是皆被黔國公驅趕,他們根本無意與我大越安好!現在明人更是趁我等領兵於高平時,意圖攻取升龍,滅我根本,實要是可恨至極!”
如果現在有選擇的話,鄭柞恐怕連腸子都悔青了,畢竟,當初他之所以選擇出兵高平,一來是為了懲戒莫家,奪取高平統一越北,至於這二來,就是想借此與大明取得聯絡,自從接受了滿清的冊封之後,於大明的眼中,大越就是亂臣賊子。儘管他屢次派出貢使,但是貢使屢屢於被趕了回來。
以小事大,總是要百般謹慎,當初他也沒有想到,滿清會敗亡的那麼快,如果不是因為滿清入主中國,他又怎麼可能有會接受滿清的冊封?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出兵高平,就是想要透過攻打被大明冊封的高平,然後與明朝取得聯絡,那時候他的算盤打的很好,只要一打高平,莫敬宇必定會向大明求救,到時候,明朝就會派遣使節過來,正好順勢請求進貢,請求大明的冊封。當然,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趁機取代黎家,從他的高祖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就掌握大越官吏任免、徵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到他這裡已經傳了第五代,與大越皇帝又有何區別?
“父親,當時,為何北朝不願納我為臣?難道僅僅只是因為父親曾接受清人的冊封?”
跟在父親的身邊,騎在馬上的鄭根有些不解的問道,他很難理解明朝的舉動,於他的口明朝,變成了北朝,即便是國力弱小,也不妨礙他自稱南朝,就像他們對待寮國真臘等地“蠻夷”自稱為“漢”一般。
“現在北朝皇帝,不同於歷代北朝皇帝,他雖說出於皇家,可卻也是起於草莽,此次出兵我大越,難道……”
難道是想效仿永樂?想要奪我大越國土?
“不會啊,現在他們還沒有解決清虜,為何會如此狂妄,居然意圖吞併我南朝?”
儘管非常清楚大越不過只相當於大明一省,但是仍不妨礙鄭柞自稱“南朝”,自從交趾於唐朝分離中國之中,同樣傳習儒學的他們就於南方繼承了中國的華夷之辯,以華夏自居,更是對真臘等國建立了他的“朝貢體系”。這也是他們自稱“漢”以及“南朝”的原因。
當然,因為曾被大明狠狠的收拾過一頓,也就是關起門來在自家稱王稱霸罷了,對於明朝來說,仍然只是明朝委任的土官,不過只是在幾年前,黎氏才被永曆冊封為安南王。
“父親,此次北朝發兵數萬犯沿河北上,意圖直取升龍府,如果讓他們奪了升龍府,到時候其必定會以永壽帝為傀儡,令我大越各城太守投降,所以孩兒以為,不如……”
壓低話聲,鄭根悄聲說道。
“斬草除根,趁升龍還在我們鄭家之後,誅盡黎家之人,如此,自然可絕後患!否則,萬一要是黎維祺與北朝勾結,只恐怕必將為我鄭家之患!”
過去,沒有人干涉的時候,世代黎皇為了保命,只能聽由鄭家的擺佈,現在明軍來了,黎家的人還會那麼老實嗎?
兒子的建議讓鄭柞猶豫片刻,弒君,對於鄭柞來說,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畢竟在接過平安王的王位時,父親就曾經有過交待,時機成熟時可以取爾代之。
現在的時機或許不成熟,但如果黎家與明朝勾結,那鄭家可就全完了!
“嗯……”
沉吟一聲,鄭柞並沒有反對可也沒有贊同,而是對兒子吩咐道。
“傳令下去加快行軍速度,我們要趕在他們之前返回升龍,萬萬不能讓皇帝落入明人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