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傳統,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學校裡學生們每夭清晨6點起床,然後在操場裡跑步,每天6里路,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內的運動,然後再進入公共浴室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外面滴水成冰,他們也只能用冷水擦身。早餐過後,是清晨省身,就是上午的三堂課,一切都進行得分秒不差。午餐是一天當中的正餐,午餐過後是下午的兩堂文化課,然後是體育課。運動過後,學生們要再洗個冷水澡,然後吃晚晚。晚餐時要求所有學生著校服,晚餐過後是晚上的省身,接著是自修。
雖然在這裡的學生之中,有不少人從小是錦衣玉食,便是卻能很好的適應這裡嚴格的管束。但所謂的錦衣玉食,往往指的是朝鮮人,實際上,現在大明的絕大多數勳貴他們的小時候,都不是錦衣玉食,甚至可以說是“吃過苦”,即便是張萬祺,也曾因為父親反清,與母親顛沛流離受盡苦楚。
也正因如此,相比於朝鮮人的“嬌情”,大明的勳貴子弟反倒能適應這裡的生活,當然,他們中的不少人,因為出身貧寒,所以在學識上總有些欠缺,只能在這裡拼命學習,以爭取“不丟大明的臉”。
但是這對張萬祺並沒有任何影響,或許他父親不在身邊,但是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仍然可以輔導他的學業,所以在這裡,他只需要專注於其它不曾學過的課業,儘管,他每隔一週都會給父親裡寫一封信,但卻從來沒有在信裡抱怨過什麼。除了沒法適應洗冷水澡外,他用另一種心態來取代了被嚴格管束的生活。在他看來,這所學校無疑是完美的,尤其是從春天到秋天接連不斷的足球賽,總能讓他為之興奮不已,即便他不是球員,也會為球員歡呼。到了冬天,溜冰和滑雪等比賽又取代團體運動,而到了春天就將開始划艇、還有游泳。即便是到了夏天,對於大多數男孩們來說,也是件非常興奮的事,就像水手即將。
他們會前往海州島上過署假,在那兒,他們可以在盡情地玩鬧——那裡是皇家的私人別業,正在建設中的園林是向他們開放的。而且他們還會向水兵一樣駕駛著一艘小帆船暢遊大海,在風浪中學會勇敢與堅毅。
當然,相比於的清河書院,清河學校裡的課程安排很正統,儒家的經學和實學課程都需要學,課程講授也很細心嚴謹。作為帝師的朱之瑜會親自教授所有的經學課程。
不過,作為這所學校的創始人,朱明忠很清楚,即使是這種斯巴達式的睏乏環境,也很難不慣壞孩子,並不足以保證作為統治階層支柱的勳貴階層的素質,所以除了在對其一生性格影響最重要的中學階段以斯巴達式的教育磨礪其心性,強調性格養成和道德教育讓他們的性格定型之外,甚至還制定了他們的零用——每人每週的零花錢是30文,其中10文錢必須捐給聖廟,用於救濟貧民,用作於慈善。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新生的到來如此的期待,因為無論是大明的勳貴或者朝鮮的兩班貴族,他們的子弟到來時,往往都會攜帶大量的金錢——少則數百兩、多則數千兩。
對於已經過慣了“苦日子”的他們來說,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發橫財”的機會,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新生身上多餘的錢款,除了留下一年的零用錢之外,其它的錢都會被捐給聖廟,用於城中濟貧院、養濟院,不過,學長們卻可以得到15%的“回扣”,這筆錢將會由學長們統一安排使用,至於如何使用,自然是存進銀行,等到夏天的時候,這筆錢就會成為他們的小金庫,供他們揮霍一空。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把這些新生當成一個個“移動的小金庫”。
“哎呀,張學長,真的是太可惜了,今年只有五十六個新生,有四十個都是從朝鮮來的,一共只弄到了四萬六千多兩,才這麼一點錢,當真是小邦下國!”
拿著厚厚一疊鈔票的李龍新在提及“小邦下國”的時候,完全沒有絲毫不適,似乎就像他不是朝鮮人似的,確實,來到這裡兩年之後,他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大明人。
甚至在很多時候他都想象著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更願意留在天朝而不是回到朝鮮。畢竟,朝鮮遠沒有天朝這般繁華。
想要留在大明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他這樣的王族來說。當然也不是說沒有機會,比如眼前的這位就可以給他一定的幫助。畢竟他的父親是當朝的首輔大臣。只要他願意說一句話。那麼留在大明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幾千兩確實不多,再等等吧,等再過幾年,到時候,那些個侯爺家裡的公子們都長大了,到時候,那來的可就是一群肥羊!”
可不是,現在這學校裡的朝鮮學生最多,畢竟,人家的王族、貴族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