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騎兵,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這需要時間。畢竟育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一個馬種的培育到收穫成果,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
不過即便如此,也好過那些頑劣粗糙的蒙古馬。
盯著訓練場上,那些正揮動著騎刀衝鋒劈砍的部下,王懷之的眉頭微微一皺,指著其中的一隊騎兵說道。
“第三大隊怎麼回事?怎麼不知道保持佇列,佇列在最初衝鋒時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維持佇列,很容易被敵人騎兵各個擊破,去,告訴他,重新整隊……”
身為騎兵營營長的王懷之,在更多的時候,都是在訓練場的邊緣指揮著部隊,很少再像過去那樣衝鋒陷陣,而大明的騎兵在過去的幾年間一直也在千方百計的提高騎兵的戰鬥力,不僅引入蒙古教官教授騎術,甚至還不惜重金從歐洲聘請騎兵教官,以期望能夠各取所長,最終訓練出一支素質足夠優良的騎兵部隊。。
當然,最後大明還是發展了適合自己的騎兵戰術,大明騎兵真正的法寶是手中的火銃,而這一戰術借鑑了歐洲“半迴旋”騎兵戰術,這是一種不需要直接接觸步兵就可以將其陣型打散的。在歐洲這種“半迴旋”是一種輕騎兵戰法,由裝備著手銃的輕騎兵透過不斷持續的開火逐步瓦解步兵的陣型,之後再由使用騎兵長矛的重灌騎兵對已經動搖的步兵陣型發動衝鋒。在執行這種戰術時,裝備手銃的輕裝騎兵會排成至少六排縱深、每列寬6-20人不等的陣型,以小步慢跑的速度向敵軍的方向邁進。當最前排的騎兵距離敵方步兵到30米左右的距離時,將他們的馬頭向左調轉,拔出手銃向敵軍步兵開火;然後跑向佇列的尾端重新裝填彈藥,由下一排騎兵繼續射擊,如此反覆。這個開火過程會不斷持續,取決於敵方步兵到底會崩潰還是繼續堅守陣地;如果敵軍步兵在“半迴旋”的打擊下出現了潰退的跡象,那麼重灌長矛騎兵就會立刻發動衝鋒將其殲滅。
然而,這種戰術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實在是過於累贅和緩慢;在許多情況下騎兵一方的火力往往不足以對敵方步兵陣列產生足夠的殺傷,相反步兵裝備的火銃卻擁有比騎兵的手銃遠得多的射程,這種戰術意味著把騎兵暴露在了敵方步兵兇猛的多的火力網中。
而這種在歐洲已經沒落的“半迴旋”戰術,在大明被重新改進,並重新喚發的生機,這種生機的煥發於武器的革新,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第三大隊重新整隊的時候,遠處另一隊騎兵則在衝鋒的時候,不斷鳴響手中的短銃,在連綿不絕銃聲之中,前排的騎兵剛發射他們的火銃,就閃向了兩翼,而後面跟進的騎兵繼續放銃,而撤到兩翼的騎兵又一次抽出了備用銃,再一次攻擊,如此反覆數輪銃擊之後,此時後面跟進的持劍騎兵才衝向“敵軍”。用騎刀劈砍著“目標”出就是一個個稻草人,
“二大隊注意協調,注意火力的銜接……”
置身於土丘上的王懷之不時的下達著命令,指揮著部隊的訓練,只有在訓練場上,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之後,才能確保在戰場上不會出錯。
在訓練結束後的例行訓話後,王懷之看到三大隊的陳明心站那牽著馬,似乎有話對他說。
“陳明心,你有事要說?”
“報告營長,我想給營長看一樣東西。”
陳明心的語氣顯得有些猶豫,雖然有些猶豫,可卻又有些激動。
“什麼東西?拿給我看看。”
“營長,”
陳明心從馬鞍旁取出了短銃,那是明軍騎兵最普通的裝備——雙管線膛手銃,明軍之所以選擇改良半迴旋戰術,就是因為線膛手銃的射程完全不遜於滑膛長銃,從其問世以來,一直深受騎兵的歡迎。
“營長,你看這雙管銃,咱們標配是兩支,再加上一支雙管長銃,在戰鬥的時候,先在百尋外放長銃,然後是短銃,六銃後,開始衝鋒……”
一個騎兵營騎兵千人左右,每人六銃也就是六千發銃子,20%的命中率就足以讓敵軍陣營陷入混亂,只要敵人一陷入混亂無法形成穩定的空心方陣,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屠殺。
而這也是明軍騎兵最大的特點,線膛火銃於馬刀的結合。
“可是,六銃夠嗎?”
看著陳明心,王懷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肯定不夠,要不然,弟兄們又怎麼會自己買上一支短銃,可即便是多配一支短銃,頂多也就是隻能放8銃……”
陳明心看著營長,然後又說道。
“反正,按弟兄們的說法就是那怕再買兩支短銃,也不嫌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