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大明鐵骨,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那些少年拿著與身高並不相襯的火銃,李吉玉繼續解釋道。
“咱們漢人碰著什麼事,都先想盡辦法保住孩子,他們的爹孃……估計……”
一聲長嘆後,李吉玉又說道。
“也許,也許還有人活下來,他們,他們應該在路上就已經集合了,應該正在抵擋馬打藍人。”
確實,正像李吉玉說的那樣,在馬打藍人的襲擊發生後,除了在睡夢中被砍殺的移民,大多數人都在得到訊息後,都是一邊帶著妻兒撤退,一邊集結,在通往城市的幾個小據點上,很快就聚焦了少則上千人的隊伍。可就在他們拿著火銃,準備反擊的時候,從各個方向傳來的警報聲,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不是一次孤立的襲擊,而是全面的進攻。
突如其來的進攻,不僅讓普通人驚詫非常,就連朱慈煊本人,也是驚訝的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這是怎麼回事?你告訴過孤,馬打藍國聚集的大軍,是因為與亞齊的衝突,怎麼現在突然出現在咱們這了!”
朱慈煊之所以惱怒,是因為一個月前,他就曾得到警報,馬打藍國聚集了十五萬大軍。但是潘仁遠卻告訴他,不需要擔心。
“臣,臣……萬死!”
再一次長揖,自許精明的潘仁遠,一時間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或者說,無法解釋。
一直以來,在潘仁遠看來,馬打藍絕不敢侵犯桂國,在大明的威望庇護下,有那個土王會大膽妄為,他們難道就不怕大明雷霆之怒,滅其國嗎?
顯然,有大明的庇護,壓根就不需要擔心馬打藍,相比於這個“披甲十萬”的國,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土人,是在對外蠶食時遭遇的土人的抵抗,他們絕不甘心土地被掠奪,所以他們會時時偷襲。
而就國以來的所遭遇的反抗,也證明了潘仁遠的“推測”,其實,這也不願是推測,畢竟,在流放東北的時候,他也曾遭遇過類似的事情,那些土人酋首往往害怕大明的雷霆之怒,但是尋常土人卻會衝動行事,不計後果。
所以,潘仁遠才制定了“對外蠶食、步步擴張”的策略,策略的核心就是維持與馬打藍的關係,借大明威望壓制馬打藍,逐步蠶食,至於土人作亂,則可以趁機掠其為奴,並進一步蠶食。在防禦上,也是每隔數里設立一個市集為小據點,用於防備土人作亂。
至少從就國以來,憑藉著這幾招,尤其是亂時撤入據點,集結後立即彈壓的策略,在短短兩年間,桂國的國土已經擴大了六倍。
可也正因如此,才會導致潘仁遠的大意——他不相信馬打藍國會冒大下之大不諱打過來。即便是得到了警報,也沒有引起他的警惕。
“大王,現在,不是問罪的時候,既然馬打藍能以十餘萬人馬四下攻我國,那馬打藍素丹,勢必是想要滅我桂國,以臣之見,現在一方面除了盡發舉國之兵以外,還要派出快船,上報南天門,請求母國派出救兵,否則,以我國萬餘人馬,必定不敵十餘萬敵夷。”
以國舅的身份位列朝堂的梁贊,並不是無能之輩,當年他能出任北洋商會會長多年,既可見一般,與朱慈煊的慌張和潘仁遠的懊惱不同,他在第一時間給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這麼一提醒,讓原本惶惶不安的朱慈煊立即點頭說道。
“南安君所言極是。”
因為梁家把女兒嫁給他,結果卻丟掉了北洋商會的關係,為了安撫梁家,在梁贊領梁家舉族來投的時候,他立即冊封梁贊為南安君,甚至還封地百里,食邑萬戶,當然這都是口頭上的,想要獲得這些封地,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是等著桂國大軍打下來,要麼是自己領兵去打。
表示贊同的同時,朱慈煊扭頭看著張峰揚,這位桂國的上將軍,不無焦慮的問道,
“張將軍,這,這咱們能擋得住馬夷嗎?”
十幾萬人馬,這,這也太嚇人了。整個桂國才多少人?男女老少婦孺也不過才四萬出頭!差不多是四五個打一個,朱慈煊又怎麼可能不害怕。
“擋,是肯定能擋住他們,當年馬打藍16萬大軍圍攻巴城,荷蘭人不過只有區區千餘人,尚且能令其久攻不下。只是……”
眉頭微微一皺,張峰揚看著國主說道。
“現在的問題是,國中無糧,必然不能像荷蘭人一樣,長期據城堅守。所以,非得向南天門求援不可,還有,就是立即通知外圍的據點能撤回來的儘量都撤到主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