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克希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詳談,工業之流光歲月,中克希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碼相機出現,給了傳統相機市場大洗牌的機會,那些不能緊跟時代變革的傳統膠捲相機巨頭會就此隕落,此前從來沒有研製過相機的消費類電子公司也可以有機會分一杯羹,索尼就是這樣的存在,甚至在此之後還會有蘋果公司也生產數碼相機。

八十年代的消費類數碼相機不成熟,主要在於它的體積沒法和效能之間做到兼顧,自然就不可能和膠捲相機一樣便攜,再加上貴的一逼的價格,就註定它們只能是實驗性質的產品。

至於此時的技術水平是否可以支援彈道相機研發需要,汪正國表示:完全不成問題。

首先是體積方面,彈道相機本來就是大傢伙,就算是膠捲時代,一套裝置做下來依舊重達好幾十公斤,而且這種精密光學儀器,通常也都是固定安裝在機架上面,便攜和移動性完全不用考慮。

至於感測器本身的畫素,感光面積問題,這個確實要受限於八十年代的cmSO工藝,尺寸越大,良品率越低,要做出此時主流的135膠捲相機底片大小尺寸(36mmx24mm)的感測器,這幾乎是非常困難。

當然,彈道相機肯定不可能使用135畫幅大小的底片,這尺寸是絕對不夠,作為特種相機,在膠捲相機時代就已經把底片尺寸做到了100mmx100mm的級別。

如此巨大的感光面積,自然是為了能夠保證得到足夠清晰的彈道軌跡圖,現在要做數字式彈道相機,感測器面積也必須得想辦法解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我要上頭條

一夢一界

她很野

元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