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八章 玉飛天佩,全能保鏢,海派山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賀玉伯站在項風面前,呵呵笑道:“你來的也正是時候,我剛剛收了三件比較滿意的藏品,也請小兄弟給我掌掌眼。”
“好,那我先開始吧。”項風輕笑了一聲,站起身來。
賀玉伯將第一個紅木盒子放在了項風身前的桌子上,他小心翼翼的將木盒開啟,只見裡面是一層又一層的黃綢布,他的動作非常小心,就像是在給最心愛的人寬衣解帶。
漸漸地,黃綢布裡面的藏品露出了真容。
那是一件高6m左右,口徑12m左右,足徑約4m的瓷碗,這個瓷碗從外觀看,和民國時代喝茶用的瓷碗沒什麼兩樣,不管是做工還是手藝,都算不上精緻。
一旁的蘇慧妍和林永安只是看了幾眼,眼神裡就流露出一絲疑惑,以他們的感覺,這個瓷碗根本就是隨便從地攤上撿來的,根本沒有任何的收藏價值。
賀玉伯笑呵呵的望著項風,說道:“小兄弟,你來鑑別一下吧,這可是我從法國拍賣會花了大價錢收來的寶貝,我正打算捐給博物館呢。”
項風呵呵笑道:“賀掌櫃還真是愛國人士啊。”
項風仔細觀察著這個瓷碗,盞撇口,斜直壁,小圈足。內胎呈鐵黑色,裡面全都鋪滿了釉。外面施加的釉並不到底,腹下部的釉有如淚痕一般,顯得略微有些粗糙。
而碗口的釉則是呈現出了一種醬色,口下漸為褐黑相間,近裡心為純黑色。讓項風唯一感覺有點意思的地方,就是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晶。
項風仔細打量了許久,要是按照他的預判,這個瓷碗很可能沒有什麼價值,賀玉伯之所以表現的如此小心翼翼,也可能是故作迷障,想誤導自己的判斷。
想到這裡,項風抬頭看了賀玉伯一眼,賀玉伯只是衝他笑了笑,眼神裡滿是挑釁和嘲弄的神色,他並不相信項風能夠辨別出這個瓷碗的真假和年代。
這個瓷碗並不是賀玉伯從海外拍賣所得,而是在河南一個很偏僻的村子裡收到的,剛收到這個瓷碗的時候,賀玉伯也打眼了一次,還以為這不過就是民國一個小作坊出的瓷碗,不過就在賀玉伯打算放棄這個瓷碗的時候,他突然在那個村口發現了一箇舊時的爐窯,而那個爐窯,竟然是宋朝末年的的爐窯。
這一下,讓賀玉伯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他回頭將那個瓷碗高價收來,回到廣陵市仔細辨別後,終於驚喜的發現,這個看上去很普通的瓷碗,赫然就是宋朝年間的兔毫盞!
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晶,正是兔毫盞的特點。
宋金時期,兔毫盞在華夏很多地方都有燒製,其中以建窯所燒“建盞”最為著名。由於宋代建窯兔毫盞名氣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對它多有讚美之辭,如蔡襄《茶錄》雲:“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收到了這麼一個寶貝,特別是還差點讓賀玉伯打眼的寶貝,賀玉伯更是對這個兔毫盞愛不釋手。
這時候,項風已經開啟了透視能力,開啟的剎那,他就看到了兔毫盞內蘊藏著大量的元氣,根本元氣的濃度,項風幾乎已經斷定了這個藏品的年份。
他吸納了整整一個藏寶庫的藏品,早就對哪個年份擁有多濃的元氣了如指掌。
項風收回眼神,對賀玉伯笑道:“我對賀掌櫃真是越來越敬仰了,賀掌櫃竟然捨得將這種寶貝捐獻出去,不得不讓我汗顏。”
聽到項風這麼回答,賀玉伯的臉色微微一變,他很清楚,項風已經看出了這個兔毫盞的不凡之處。
就在賀玉伯感到擔心的時候,項風輕笑道:“這是真品,如果我猜的沒錯,應該是北宋初年的古董,我說的對嗎?”
賀玉伯的心猛地一收,他確定這個兔毫盞的年份,足足用了三天的時間,他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直接就說出了兔毫盞的準確年份。
這一刻,賀玉伯甚至懷疑身邊出了內鬼,提前和項風說了兔毫盞的具體資訊。
他的眼神在自己那些徒弟身上掠過,那幾個知道內情的徒弟,也是一個個面露震驚之色,他們當初都參與了兔毫盞辨認年份的工作,他們為了確定兔毫盞的年份,也是翻閱了無數典籍。
項風看著賀玉伯鐵青的臉色,呵呵笑道:“賀掌櫃,我說的可有錯誤?”
賀玉伯咬牙說道:“沒錯。”
“那就請賀掌櫃出第二件藏品吧。”項風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看著項風信心十足的樣子,蘇慧妍和林永安徹底看呆了,他們現在才知道項風竟然還是深藏不露的鑑寶大師。
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