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民殤紀念塔,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把常務副縣長錢一兵、副縣長曾平安請到辦公室。
我說:“我們一共四位縣長,眨眼間就剩下你們兩位了。政府這邊的工作,要靠你們兩人撐起來,你們的擔子重啊。”
“政府嘛,總是幹活的命。有什麼事,請書記吩咐。”錢縣長說。
“書記有什麼事,請明說,我們一定完成好。”曾縣長說。
“淩河大橋垮塌一事,基本上塵埃落定。我一直在想,我們該為那失去的70多條生命做些什麼?不瞞你們說,我在省裡,在上官書記辦公室裡,上官書記親口告訴我的時候,我當時眼淚就流出來了。”我說。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特地把你們兩人請來,商量一下。為了追念逝者,警示後人,我想在淩河旁邊建一個塔,塔的名字我還沒想好。主要內容是把大橋垮塌的經過說一下,把77名逝者的名字一一刻上去。你們覺得,怎麼樣?”我說。
“我贊成,我覺得,既然要建,要把它建好,建成一個景點。除了常書記說的這些內容外,還要搞好園林綠化,建淩河觀景臺,甚至還可以建一個紀念公園,也順便把淩河兩岸的環境整治一下。”錢縣長說。
“我贊成常書記和錢縣長的想法。”曾縣長說。
“我想來想去,想不出一個好名字。什麼悲劇紀念塔、死難者紀念塔、警示塔都不好聽。你們說,應該叫什麼名字好?”我問。
“名字確實不好取,能不能這樣,活我們先幹起來,名字我們再慢慢想?”錢縣長說。
“不行啊,如果我們能定下來,我想明天就跟遇難者家屬說,沒有名字怎麼說啊?”我說。
“是不是把桂部長請來商量一下?”錢縣長說。
“好啊。”我給縣委辦公室主任王庭打了內線電話,請他把桂部長請過來。
一會兒,王主任和宣傳部部長桂學平一起進來了。
我把建塔的想法說了後,接著說:“桂部長,你是專家,你跟搭取個好名字吧。”
“緬懷塔?追思塔?警示塔?”桂部長邊說邊搖頭。
“乾脆叫淩河大橋紀念園吧。”桂部長說。
“叫紀念園,紀念園裡面還是要建塔,建塔就要有塔名啊。”我說。
“王主任,你想起了好名字沒有?”我問。
“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叫人民英雄紀念碑。其它一些地方建塔建碑,有的叫烈士紀念塔。譬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鄭州二七紀念塔,全國各地的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不幸遇難的77人,既不是英雄,又不是烈士,名字不好取啊。”王主任說。
“要不,乾脆叫遇難者紀念碑,或者叫遇難者紀念塔吧。簡稱紀念碑或者紀念塔。”桂部長說。
“屈原為追悼楚國陣亡計程車卒,寫了一首輓詩,叫《九歌·國殤》。我們能不能借鑑一下,叫民殤紀念塔呢?”曾縣長說。
“桂部長,你上網搜一下,看有沒有叫民殤紀念塔的。”我說。
大家都用手機,在網上搜了起來。
“好像沒有。”桂部長說。
“我搜了一下,沒有。”錢縣長說。
“網上沒有這個名字。”曾縣長說。
“我搜了一下,也沒找到。”王主任說。
“我有個想法。”錢縣長說。
“你說吧。”我說。
“我們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建一個像模像樣的淩河公園,以民殤紀念塔為主題,再配套建一些園林景觀,淩河觀景臺,淩河綠道等,與市民休閒廣場相呼應,這樣,可以大大改變我們縣城的面貌,讓我們的縣城形象,有一個質的飛躍。”錢縣長說。
“好。”桂部長說。
“好。”曾縣長說。
我說:“錢縣長,你的思路很好。這次我們需要自力更生,不能再伸手向上面要錢了。你說說看,錢的問題怎麼解決?”
“主要是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縣園林局,從專案經費中拿出一部分。第二個渠道是縣民政局,除了民政局的專案經費外。我建議縣民政局打著建民殤紀念園的牌子,找市民政局要一點。”錢縣長說。
“第三個渠道是企業,首先是天行健公司。我們不要天行健公司出錢,因淩河公園就建在新淩河大橋的旁邊,請天行健公司出動機械和人力,幫我們把場地平整一下。”錢縣長說。
“我們不攤派,不強迫。如果天行健公司願意出錢,我們可以冠名。譬如,把淩河觀景臺冠名為天行健觀景臺,把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