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7章 一說縣委書記,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總是泡在月光縣,回來一趟不容易,混你一頓飯吃就更不容易了。為了讓你覺得花錢請我吃飯,物有所值,既然你問到我們對你的印象,那我就要班門弄斧,先跟你好好聊一下縣委書記這個話題了。”省委組織部幹部處副處長董嚮明說。
“專業人聊專業事,那我就洗耳恭聽了。”我說。
“我聊的話題很廣,很雜,可能很枯燥,可能所答非所問,你要有耐心聽啊。”董嚮明說。
“你聊縣委書記,涉及到我本人現在的這個崗位,我很有興趣聽,不會不耐煩的。你就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想怎麼聊就怎麼聊吧。”
“在聊這個話題之前,我要跟你宣告一點,我說的僅僅代表我自己,不代表我們省委組織部。”
“行,我知道了。”
“中央要求,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我知道。”
“我再跟你扯遠一點,從歷史上看,縣的建制始於春秋時期,秦朝推行全國並得到進一步發展。至今兩千多年,無論行政區劃怎麼調整,縣一級都是最穩定的,縣官都是最要緊的。”
“嗯。”
“今天的‘縣官’,就是像你一樣,擔任縣委書記的人,責任無盡,工作無邊;磨鍊無際,考驗無限;問題無窮,困難無數……,縣官不大,壓力山大,處底層之位,眼觀全域性,幹在山巔;縣官不大,抱負遠大,居一縣之域,憂國憂民,憂近憂遠;縣官不大,全縣老大。率萬眾之民,改天換地,一往無前。”董嚮明說。
“縣官難當,明代海瑞在《令箴》中講:‘官之至難者,令也。’意思就是說,最難做的官就是縣官,就是你這樣的官。據我的瞭解,在當下中國,主管一方的縣委書記,在工作中普遍會面對四大難題。”董嚮明說。
“哪四大難題啊?”我問。
“我沒有幹過縣委書記,我跟你總結一下,你是在職的縣委書記,你看對不對?”
“請講。”
“一是千斤重擔首先要對上對下都要滿意。由於縣政在國家政權系統中的極端重要性和特殊性,縣委書記的工作既要讓領導機關放心,又要使當地人民群眾滿意。作為黨的幹部,執行上級指示是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任何時候都不能含糊。”董嚮明說。
“但另一方面,如果得不到當地人民群眾的擁護,自己的工作就會失去立足點。由於面對大量一線工作,與人民群眾接觸機會最多,縣委書記的口碑和民意支援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常常看到某一縣委書記調離後,群眾的反映特別強烈,有的放鞭炮‘送瘟神’,有的送錦旗挽留,由此可見一斑。”董嚮明說。
“從根本上說,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決定了這二者是能夠統一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資訊不對稱、考慮問題出發點不同,特別是整體利益、長遠利益與區域性利益、眼前利益的矛盾等因素,又使二者存在一定的差異。”董嚮明說。
“解決這個矛盾,要求縣委書記既有堅強的黨性,又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和領導藝術,善於使中央政策被當地群眾所理解和掌握,在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連線點上開展工作,這是很高的要求。”董嚮明說。
“那第二呢?”我問。
“二是縣委書記身肩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於一身,尤其是迫在眉睫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任。縣委書記肩負著‘三個第一’,黨建是第一工程。抓好黨建才能夠為改革發展提供政治、組織保證和精神動力,創造良好政治生態。”董嚮明說。
“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任何時候都是改善民生和保持穩定的基礎,而這種發展又不是唯GDP,是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進步為標誌的。”董嚮明說。
“穩定是第一責任。要透過改革克服利益固化,建立整體利益優先考慮、照顧各方面利益的合理利益關係,在法治基礎上使社會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三個第一’要求統籌兼顧,不能顧此失彼,出現短板。”董嚮明說。
“第三呢?”我問。
“三是能幹出事又容易出事。縣委書記這個職務是能幹出事又容易出事的位置,因此必須要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又確保不‘出事’。我說的‘出事’,是多指在廉政方面出現的大問題。從職級看,**的縣委書記,只不過是個處級幹部,是個‘七品芝麻官’,似乎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