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1章 沉思特里爾,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客觀地說,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在特里爾西蒙史蒂夫特廣場落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2016年,中國就提出要送雕像。大概是由於意識形態不同的原因,在德國出現了雜音。在是否接受雕像上,德國人出現了分歧。在特里爾,也不是一邊倒的贊成聲音。
特里爾人認為,因為這座雕像尺寸有點大,高4.9米,加上底座足足有6.3米,特里爾市雖然有個馬克思故居,按理說放在那附近最合適。可是呢,馬克思故居附近又沒有擺放那麼大物件的空間,雕像無處安放。
後來,雕像計劃被放置在西蒙史蒂夫特廣場。有些市民覺得,這西蒙史蒂夫特廣場是為了紀念來自拜占庭帝國的“隱士”西蒙的,不適合在這裡放其他人的紀念雕塑。
還有,當地民眾從藝術的角度出發,覺得這座馬克思雕像屬於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在一個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上,豎起這麼一座雕像,搭配起來不是很合適。
為了消除當地民眾的顧慮,特里爾市『政府』特地豎起了一個和馬克思雕像同尺寸的木板仿製品,放在西蒙史蒂夫特廣場上,向民眾展示高度。德國《人民之友報》報道說,不少當地人路過時都拿出手機拍照,還說這座雕塑“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特里爾市建築局局長安德列亞斯·路德維希認為,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是該市的一項榮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能想到這麼小的一個城市,這太棒了。”他說,“每年約有15萬中國遊客來特里爾,安放馬克思雕像後,可能來的人會變得更多。”
由於意見不一致,特里爾市議會決定投票表決。2017年3月,特里爾市議會以42票贊成、7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決定接受中國贈送的一座馬克思雕像,特里爾市才算正式接受這個“禮物”。
然而,馬克思雕像揭幕第五天,就遭不明身份人士縱火襲擊。當地警方稱,這尊銅製雕像旁的一條橫幅,在10日早上被人點燃,隨後趕來的消防人員將火撲滅,縱火未造成其它損失。由於這是一起明顯的縱火案,刑事調查部門立即展開了調查。
特里爾市發言人對此表示遺憾,他說:“雕像揭幕時,很多人以和平與尊重的態度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還說,“遺憾的是,有人試圖從事破壞活動”。
該發言人還稱,我們希望今後不再發生此類事件,他希望在特里爾的人們,能夠以文明的方式方法表達不同的意見。
特里爾是兩位世界級名人的故鄉!一位是君士坦丁,古羅馬時期的開明大帝。另一位,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因為有偉大導師的故居,特里爾,便引發了無數東方世界的人們登門拜謁!
今天,古老的特里爾大打旅遊牌,除了那些古羅馬遺蹟之外,面對越來越富裕的中國遊客,馬克思自然也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
古老的古羅馬遺蹟也好,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者的故鄉也好,對司空見慣的特里爾普通人來講,雖近在咫尺,但與日常生活並不密切相關。這裡既聽不到當年古羅馬帝國遠征的號角,也見不到“**的幽靈”在四處徘徊(《**宣言》語)。
如今的特里爾,就是一座極為寧靜的邊境小城。給人的印象是,整潔乾淨,綠樹成蔭,街道如剛剛用水洗過那樣的清爽。皮鞋一週不擦也染不了一點灰塵。
漫步在特里爾,經過一個若廣場樣的廢墟建築,那是古羅馬的鬥獸場,那是古羅馬的浴場。那個大山坡葡萄園下的廢墟,是用鬥獸場改建的歌劇場。延續1200多年的古羅馬歷史,就是那樣用戰馬嘶鳴與歌舞昇平的激情,演譯著日升月落。
看了君士坦丁大帝的宮殿與後花園,還有歐洲最古老的教堂。君士坦丁統治時期古羅馬已經危機四伏,矛盾四起。當時的宗教五化八門,君士坦丁將基督教引為國教,將全國思想統一起來。
羅馬古國,因為有君士坦丁,因為有基督教,從頻臨滅亡的邊緣,再延續了一百多年,直到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3年頒佈《米蘭敕令》,後皈依基督教,歷史已經翻過了一千七百餘年。歐洲的文化傳統,與這位大帝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絡!
“一個幽靈,一個**的幽靈在歐洲徘徊!”馬克思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今天來到馬克思的故鄉,我的思緒是冷峻的。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俄國的**人,首先在本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藍圖。俄國革命勝利成立了蘇維埃政權,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又被歷史的航船徹底的轉了個彎。以社會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