厙建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5章 恩格斯的愛情觀,第五任縣委書記,厙建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作為一個愛爾蘭人,當瑪麗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在感情上和本族人民的自由鬥爭息息相關了,她對英國統治階級阻止愛爾蘭實現民族獨立感到非常憤怒。她痛恨那些壓迫她本族人民的人。瑪麗的革命精神,喚起了恩格斯對受盡英國資產階級和君主政體掠奪的愛爾蘭人民的深厚同情。”海水集團董事長陳涼說。

“不久後,兩人開始同居。”陳總說。

“同居?他們沒有像馬克思和燕妮那樣,領取婚姻證書嗎?”新華社省分社記者高迎春問。

“沒有。”

“為什麼啊?”

“你不要慌,恩格斯自然有不拿結婚證的道理,你聽我慢慢說。”陳總說。

“好吧,你接著講吧。”高迎春說

“恩格斯同瑪麗這個從童年起,就熟知無產階級困苦及鬥爭的女工,一起走訪曼徹斯特的工人區。這使恩格斯能夠結識很多工人家庭,走進他們的住宅並熟知他們生活中的許多詳情細節。恩格斯還和瑪麗一起參加工人們的社交。”陳總說。

“恩格斯對瑪麗有著深厚的愛情,1843年6月,恩格斯和瑪麗開始同居,直至1863年瑪麗42歲去世,兩人整整同居了20年。恩格斯之所以一直不辦理結婚手續,是因為在《家庭、婚姻與私有制》一書中,恩格斯曾經說過,結婚,那些經過國家批准並在教堂舉行的儀式都是多餘的,沒有必要。由於恩格斯反對婚姻制度,兩人終生未走入婚姻的殿堂。”陳總說。

“1844年秋,恩格斯離開英國返回巴門。1845年4月,恩格斯在馬克思處境困難的時候,毅然遷居布魯塞爾與他並肩戰鬥。同年,瑪麗離開英國,遷往布魯塞爾和恩格斯住在一起。必須承認,這對年輕夫婦是在一種自由的、互相尊敬和獨立自主的結合中共同生活的。”陳總說。

“1850年冬天,恩格斯為了能夠在經濟上給馬克思以更多援助,又重新回到曼徹斯特,作為‘歐門—恩格斯紡織廠’的總經理。用恩格斯自己的話說,是做了整整二十年他極不願做的‘該死的生意’。”陳總說。

“在這裡,儘管恩格斯非常希望和瑪麗經常共同生活,並且事實上也是常在一起,但流行的資產階級倫理觀念和其它一些原因,不允許恩格斯和瑪麗固定同住一所住宅。恩格斯必須另外有自己的單獨住宅,以便可以同業務上的朋友交往商談,並且當他父親來訪時能加以接待等等。”陳總說。

“恩格斯真正的家是在戈頓海德路252號,也就是瑪麗和她妹妹莉希居住的地方。在這裡,他能完全自由自在了,他找到了真摯的感情和溫暖,以及愛情和獻身精神。在這裡,還可以同工人零距離接觸,這種接觸是恩格斯在曼徹斯特的其他交往關係方面,所不能得到而又是他所殷切希望獲得的。恩格斯就是喜歡直接接觸工人。”陳總說。

“多年以來,瑪麗與莉希和恩格斯生活在一個家庭裡。在姐姐瑪麗去世後,莉希深深地悼念她的姐姐,她們姐妹之間,不僅有手足之情,而且由於政治觀點相同,關係極為密切。以後恩格斯和莉希日益親近和相互關心,直到由於互相同情和傾慕而產生了愛情,於是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開始同居。”陳總說。

“莉希是比恩格斯小7歲的愛爾蘭女工,熱情而又聰明,她不曾學會讀書寫字,未受過學校教育,但這些並沒有妨礙她以清醒的頭腦,和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她有堅定不移的階級本能,畢生都非常熱心地為幾百年來,備受壓迫剝削的本民族出力。”陳總說。

“莉希不僅是恩格斯的夫人,而且還是恩格斯的好同志。她贊同恩格斯的觀點,支援他和馬克思共同為之獻身的事業,並積極參加恩格斯所從事的一切活動。”陳總說。

“1870年7月,恩格斯與莉希一同遷居倫敦。他們在倫敦的住宅,與馬克思寓所的距離,只有步行15分鐘的路程。

1876年後,莉希患了明顯的哮喘和坐骨神經痛病。1877年秋天,莉希的疼痛愈來愈厲害了。在病床上,莉希請求恩格斯履行一個正式結婚的手續。”陳總說。

“恩格斯答應了嗎?”高迎春問。

“恩格斯一向認為,結婚經過國家批准並在教堂舉行儀式是多餘的,不必要的。可是,他還是答應了臨終妻子這個最後的要求。1878年9月11日晚上,恩格斯和莉希舉行了結婚儀式。”陳總說。

“幾個小時以後,莉希就在恩格斯的懷抱裡安詳地去世了,時年51歲。恩格斯的兩位夫人,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