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劉備的機會,三國小霸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有不測風雲,就連郭嘉這樣的鬼才也沒想到這雨會來得這麼突然,而且一下就是三天。
這時候就體現出孫堅的引路作用了。如何選擇紮營地點這種事,兵書上有原則性的要求,但沒有講具體辦法,可是孫堅有豐富的經驗,教導孫策時說得非常詳細。首先要看附近的水源,離水源太遠不行,取水不方便。太近也不行,一旦水位上漲,容易被淹。他還拿自己的切身經驗為例子,一步步的教孫策如何選擇合適位置。
雨下了三天,下得還非常大,但孫策的大營裡沒有積水。同樣因為這個原因,輜重營的糧草薪柴也都保持乾燥,沒有被淋溼,除了出行不太方便之外,總體上很正常。
由此可見,于禁被關羽水淹七軍的關鍵原因還是他的用兵之法全來自經驗積累,沒有系統傳承,他又不熟悉漢水氣候,按照他在中原的經驗紮營,沒有預計到漢水突發性洪水的威力,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大雨天不能作戰,連訓練都沒法進行。大雨中訓練聽起來很牛逼,其實會有一系列問題,弓弦會被雨浸溼,失去強度。戰甲上的鐵片容易生鏽,戰袍溼了,士兵容易受涼感冒,一旦形成傳染,會影響整體戰鬥力,得不償失。
所以孫策很明智的放棄了這種裝逼行為,但他也沒讓將士們閒著。在戰鬥結果統計出來之後,他先召集校尉、都尉級的軍官進行戰後研討,從如何分析對手開始說起,再請臨陣指揮的郭暾、陳到現身說法,詳細描述整個戰鬥的過程,又請在一線戰鬥的軍侯、屯長甚至是立功的戰士講述交戰的詳細過程,大家暢所欲言,分析雙方的優劣,提出改進意見。
氣氛很熱烈,收穫也很多,等於是一次講武堂短期集訓,乾貨充足,不僅陶應這樣的將領收穫良多,屯長、軍侯這樣的中級軍官也增加了見聞。
孫策現在有兩萬人馬,但戰鬥力最強的無疑還是四千親衛營,不僅士卒精挑細選,嚴格訓練,屯長以上的軍官幾乎都經過講武堂集訓,粗通文墨。也正因為如此,親衛營才能取得殺傷雜胡騎千餘人,險些將關羽、張飛擊殺在陣中,而自己的傷亡不過三百人,只有一個屯長陣亡的驕人戰績。
即使如此,孫策還是為劉五感到可惜。這個年輕的屯長是講武堂的優秀畢業生,與他同期的田弘成已經升任都尉,眼下正駐守析縣。劉五運氣太差,遇到了關羽、張飛,當場戰歿,要不然此戰過後升任軍侯是順理成章的事,將來的成就不會比田弘成差。
這就是運氣,誰也沒辦法。
將領們學習指揮,普通戰士學習戰鬥,親衛營立功計程車卒被分配到各營巡迴演講,與普通士卒聊天,傳授戰鬥經驗,還教那些文盲士卒寫自己的名字,認識簡單的數字。親衛營的將士識字率較高,這都是平時訓練的成果。雖然在大儒們看來,他們還是文盲,可是對那些連自己名字都不認識計程車卒來說,他們已經可以算是文化人了。
孫策對陶應說,雨停之後,等地面積水排空還有幾天時間。我身後是一片沼澤,運輸不便,你能不能從徐州運些糧來。水位上漲,如果用船運的話應該很方便。這些算我買的,我用戰利品償還。
陶應二話沒說,拍著胸脯答應了。這件事都不用請示家父,我做主了,保證不會斷你的糧。他隨即行文彭城相汲廉,讓他安排民夫轉運糧草。劉備南下,彭城是徐州門戶,陶謙在這裡囤結了大量的錢糧。之前送給孫策的二十萬石糧也是從彭城運來的。
數日後,汲廉送來訊息,正在緊急徵集民船,十天之內,將有五萬石糧草送到蕭縣。
孫策大喜,倉中有糧心不慌。兩萬大軍每個月僅糧食就需要近四萬石,再加上戰馬和運輸用的牲畜用的芻草,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如果沒有充足的後勤供應,戰爭根本沒辦法持續。有了徐州的糧草支援,孫策就可以安心的圍城。
——
突降大雨,給了劉備一個喘息的機會,但只能救急,不能救命,劉備並沒有因此輕鬆多少。
蕭縣只是一個縣,自身的存糧有限,朱治以蕭縣為駐地時,雖然只有三四千人,還需要定期從周邊各縣調集補充,他走的時候蕭縣已經沒多少存糧了。現在劉備有近萬人,消耗量猛增,而周邊諸縣又被孫策收復,沒有補給來源,兗州的糧草又運不過來,倉裡的糧食最多還剩一個月。
一個月後,劉備就會面臨斷糧的危機。如果要留出撤退的時間,他只剩下半個月時間。
劉備與袁敘商議,請袁敘給劉岱寫信,請他無論如何派人接應一下,就算不能打敗孫策,也要接應他們撤出豫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