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章 沒有信仰的黃巾,三國小霸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鹿閉緊了嘴巴,再也不說一句話。扮了好一陣黑臉的朱儁看看形勢差不多了,終於由黑轉紅,打起了圓場。“既然如此,勤王的事等等再說,先將於毒、苦酋接應出來,安排他們屯田為好。這些人打仗不行,種地還是可以的。洛陽周邊有大量良田拋荒,讓他們去耕種吧。”
五鹿臉上火辣辣的,卻不敢出言反駁。
朱儁開了口,孫策就沒有再說什麼,他自己也清楚,讓張燕到朱儁麾下聽令是不太現實的事,至少目前不太可能。虎不離山,賊不離巢,張燕出了黑山就沒了安全感,不到萬不得已,他寧願放棄黑山,躲進太行深處,也不太可能露面。
但他直言,要解浚儀之圍並不容易。中牟和浚儀看起來相去不過數十里,但兩縣之間隔著一道鴻溝,袁譚已經派人控制住了對面的官渡口,強渡鴻溝根本不可能,必須另想辦法。
他的辦法有兩個:要麼北上,渡過黃河,直接進攻河內,迫使張楊放棄對張燕的堵截,接應張燕出黑山,再謀後計;要麼南下,進入陳留郡,搶收秋麥,解決糧食補給問題,再與潁川的屯田兵、郡兵會合,尋機與袁譚決戰。
這兩個辦法中,第一個辦法比較直接,可以解張燕的燃眉之急。一旦袁紹發現無法全力以赴的對付張燕,他最理想的選擇就是撤退。秋收之後,公孫瓚隨時可能南下,他不能與張燕糾纏太久。但是這樣一來,浚儀的於毒、苦酋就麻煩了,能不能支撐到張燕趕到,誰也說不準。第二個辦法不依賴張燕,又能儘快解決糧食問題。如果袁譚被調走,於毒等人也可以主動撤離浚儀,但張燕就只能自力更生。
在中牟駐紮了大半個月,孫策已經將周邊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就在朱儁和五鹿的面前,他連寫帶畫,將這一帶的地形一一解說。五鹿去過浚儀,略知一二,朱儁曾在此駐紮過一段時間,也不陌生,但是他們都不如孫策熟悉。聽完孫策的解說,五鹿固然著急,朱儁卻更不安。
怪不得孫策一直不肯放鬆操練,原來他早就料到了這一仗很難打。不管是北上還是南下,都需要大距離行軍,在運動中作戰,對將士們的身體素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你回去和張平難商量吧,看他願意採納哪一個方案,儘快回報,以便朱公決策。”
孫策說完,見朱儁沒什麼意見,就把五鹿往外轟。五鹿賴著不肯走,苦苦央求。這兩個辦法都很合理,但張燕和於毒、苦酋必有一失,不管哪一個受損,都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他拽著孫策的手臂,急得眼淚都出來了。
“孫將軍,請你無論如何再想個萬全之策,救我們一回。”
“哪有什麼萬全之策?”孫策哭笑不得。“就這兩個辦法,我都是冒了險的。你應該也看到了,朱公手下雖說人馬不少,但能打的卻不多。真要開戰,不論是撞上袁紹,還是撞上袁譚,我們都沒什麼勝算。你們不是號稱百萬嗎,怎麼不自己救自己?”
五鹿無地自容。黃巾軍常常號稱百萬,但那是包括了家屬在內,真正能戰的也就十分之一。所謂能戰也就是身體還好,從十五六歲到五十六歲的丁口,這些人跑路沒什麼問題,幹活也行,打仗就看各人悟性了。如果打過幾仗還沒死,略通一些武技,就算精銳,和朱儁麾下的這些烏合之眾差距不大。
更大的問題還不是這些人的戰鬥力,而是信仰。
張角在中平元年起義時,號稱三十六方,也就是說總兵力大概在三十多萬的樣子。雖然很快就被朝廷撲滅了,但是黃巾軍打得卻非常頑強,經常是陣亡過萬還死戰不退,給包括皇甫嵩在內的所有將領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最慘烈的當數廣宗之戰,臨陣戰死三萬多人,寧願赴河而死也不肯降者逾五萬。如果不是張寶陣亡,這一戰是什麼結果還真不好說。
隨著張角三兄弟先後陣亡,黃巾軍的的信仰崩潰,士氣一洩千里,隨後的鉅鹿之戰,黃巾軍再也沒有了那樣的戰鬥意志,超過十萬人向朝廷投降。隨後幾年,雖說黃巾經常擁兵數十萬,卻沒打過像樣的仗,去年東光一戰,三十萬青州黃巾被公孫瓚兩萬步騎擊潰,臨陣斬首超過五萬,俘虜超過七萬。
說白了,現在的黃巾軍就是一群沒有信仰的流寇。他們只想活命,只想吃飯,所以張燕才會向朝廷投降,才會坐視青州黃巾被公孫瓚屠殺,繼續和公孫瓚結盟,現在又被袁紹兩三萬人打得鼻青眼腫,連山都不敢出。
面對孫策的冷嘲熱諷,五鹿只能裝聾作啞,苦苦哀求。
不能解黑山之圍,黑山主力會遭受重創,這個冬天會餓死很多人。不能解浚儀之圍,於毒、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