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8章 機不可失,三國小霸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亮點點頭。“這是自然,因循守舊,言必三代,只是腐儒之見,非賢者當為。”

孫策笑了,伸出手指點點諸葛亮。“小心,這樣的話在我面前說說還行,遇到張子布,有你好看。”

諸葛亮笑笑。“其實就是算是儒門也並非一成不變,今日之儒非漢初之儒,漢初之儒亦非先秦之儒,而荀孟之儒亦非孔子之儒。縱是孔子本人,五十歲之學與七十之學也不一樣。是故易雲,唯易不易。”

“好,能有這樣的見識,便是可共語之人。”孫策拍拍手,讚了一聲。

“後生可畏。”郭嘉也笑著點點頭。“我是十五歲才有這樣的想法,比你晚了至少兩年。”

“將軍過獎,祭酒過獎。”諸葛亮不卑不亢,躬身施禮。

“那你說說,現在與管仲時都有哪些不同。”

“不同有很多,封建變成郡縣,天下共主變成皇帝,最大的不同卻是世卿世祿變成了任官食祿,官吏不再世襲,而是任賢使能,卿大夫沒落,士成為官吏的主體,即使寒門子弟也可以有憑軍功或者習經入仕。”

孫策表示同意,卻又不滿足,追問道:“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自然是好事。世卿世祿,不論賢愚,只問血統家世,難免尸位素餐者眾,德才兼備者寡,貧寒子弟縱有伊尹之才,不遇明君也不得其位。且世家各有其利,枝強幹弱,是以內亂紛紛,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其最者。眾力不齊,外敵不御,故六國為秦所滅。秦用商鞅之法,行耕戰之策,非軍功不得封侯,是故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六國人才如百川歸海,良相名將如繁星爭輝,以後者來居上,皆變法之功。”

“有道理,士由貴族之末變成四民之首,的確影響深遠。不過未必見得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處理不好,好事也有可能變成壞事。”

諸葛亮眉心輕蹙,有些不解。“難道人才多了也是壞事?”

“剛才那元宵好吃嗎?”

諸葛亮不解其意,卻還是誠懇地說道:“好吃。袁夫人的手藝名不虛傳。”

“如果讓你連吃十碗呢?”

諸葛亮愕然,隨即笑了。“過猶不及,別說十碗,第三碗我就吃不下了。”

“是的,士亦如此,多了,也會成為壞事。”孫策嘆了一口氣。“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黨人。且不說黨人是忠是奸,是為國為民還是禍國殃民,只說一點,若沒有三萬太學生聲援,黨人能造出如此聲勢嗎?若不是黨人聲勢浩大,以至於威脅君主,會引發黨錮嗎?”

諸葛亮思索片刻,眼神有些黯然。“盛極而衰,誠乃至理名言。將軍抑世家而厚百姓,便是為此而發?天下讀書人之眾何止三萬,且將軍一意排斥,恐怕也不是長久之計吧。”

“我排斥讀書人了嗎?”孫策手裡把玩著茶杯,似笑非笑,眼神頗堪玩味的打量著諸葛亮。

諸葛亮眨眨眼睛,臉皮有些發燙。他說錯話了,孫策並沒有排斥讀書人,他身邊就有很多讀書人,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有今天。他只是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沒有表現出明主求賢若渴的姿態。就他本人而言,孫策表示了熱情,卻沒有登門邀請,這與其他人的做派大相徑庭。陶謙主徐州,鬧出那麼大的風波,還不是為了請賢士相輔,只不過張昭、趙昱等人最終還是沒給他好臉色。

孫策咳嗽一聲,把話題扯了回來。“讀書人已經這麼多了,當然不能拒之不理。秦崇法抑儒,儒生望風而逃,孔鮒攜禮器而歸陳勝,範曾歸項梁,歸高祖者更是數不勝數,有賢才而不能用,用而不能盡其才,以至有明珠暗投,美玉蒙塵之嘆,此執政之過也。”

諸葛亮沉吟良久。“所以將軍使徐公河、嚴曼才治算學,使黃承彥父女治木學,使袁渙治水?”

“徐公河治算術,使我軍能造出巨型拋石機。黃承彥父女治木學,使我軍有利刃鉅艦。袁渙治水,使江南卑溼之地變成良田,他們雖然讀書人,卻能強軍重農,有益於國民,不比一心求官好?士為四世之首,不能與農工商自相隔離,而應該以自己的智慧輔助他們,比起官場,這個用武之地是不是更廣闊一些?”

諸葛亮眼神發亮,頻頻點頭。“將軍所言甚是,官職有限,一年也安置不了幾千人,若是這麼處理,的確是人才越多越好,不會有數十人爭一官之困。”他話鋒一轉,又回到最初的問題上。“將軍藏富於民,使人人安居樂業,不用為生計操勞,我深表佩服。可是大敵當前,這麼做適合嗎?”

“大敵?”孫策哈哈大笑,意味深長的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