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不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14章 大王英明,三國小霸王,莊不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將楊修的信看了兩遍,重新收好,曲指彈了彈,有些遺憾。
理想雖好,實現起來太難。時機不成熟悉,勉強為之,於人於己都有害無益。
王莽就是例子。我不想做王莽。
孫策走回書案前,探頭看劉和畫畫。袁權正和黃月英聊天,見孫策面『色』平胸,頗有些驚訝,卻沒說什麼。孫策看了一會兒,說道:“阿和,你畫人物如何?”
“我畫人物不行,不如蔡大家。”
“有沒有現成的作品,我看看。”
見孫策堅持要看,劉和放下筆,親自從一旁的畫囊裡挑了兩副,鋪在案上。孫策看了一眼,覺得還行,雖然沒有蔡琰畫得那麼傳神,卻也不算太差。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做新衣,你畫一些寄給天子,讓他感受一下荊州百姓的生活。”
劉和眨眨眼睛,點頭答應。她明白孫策的意思,也願意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孫策說了幾句閒話,便走到一旁。袁權跟了上去。孫策將楊修的家書還給她。袁權看看孫策。“夫君有沒什麼話要我帶給他嗎?”
“不急,我再考慮考慮。”孫策不緊不慢地說道:“能決定勝負的是戰場,不是長安的朝堂。他們願意爭,就讓他們爭吧,我又不著急的。”他頓了頓,又道:“借這個機會整理一下王莽的故事,引以為鑑,也不錯。”
“夫君說得有理。欲速則不達,儒門就是太理想化,又偏執成『性』,自以為無堅不摧,其實脆弱得很,不堪一擊。”
孫策轉頭看看袁權,哈哈一笑。“你這話可有點……招人恨,小心成為儒門之敵。”
“夫君是儒門之敵,我又豈能置身事外?”
“別瞎說,我可不是儒門之敵。”孫策忍俊不禁,一本正經地說道:“我還要再造儒門,引導儒門走上康莊大道呢。”
袁權掩著嘴,輕笑兩聲。“原本夫君不僅能治國,還能治學,我倒是看走眼了。可惜政務纏身,要不然你也可以做一個大學者的。以夫君的境界,博綜百家,想必董仲舒也要退避三舍的。”
“是啊。”孫策笑笑,幽幽地說道:“其實,我也是一個書生。”
——
時值年末,首相張紘很忙。他不僅要處理荊州的事,還要處理其他諸州的事務,雖然有一部分事務由虞翻分擔了,可他的責任還是很重。黃忠正在征戰,周瑜又出征在即,各郡縣又在徵發百姓修繕城池、道路、橋樑,需要調發的物資數量驚人,他必須仔細核對,防止有人從中渾水『摸』魚,中飽私囊。
孫策等了兩天,才有機會將楊修所說的事通告張紘,向張紘請計。
張紘考慮了很長時間,提出一個與孫策很接近的意見:王莽的事很有借鑑價值,有必要深入研究一番。他由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儒生成為權臣,又鼎立新朝,不遺餘力的推行包括井田制在內的一系列政策,一心想實現儒家理想,最後卻搞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甚至間接的打擊了儒門的自信,這裡面有太多的教訓可以吸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孫策也與王莽有相似之處,只不過他不是純粹的儒生,更務實一些罷了。但務實務虛是分不開的,任何人做任何事背後都有一定的務虛,新政最後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務虛的範圍。
新莽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但王莽的改革卻沒有化為雲煙,就和漢承秦制一樣,本朝也深受新莽的影響。認真研究一下王莽的成敗,對孫策有借鑑作用。正好蔡邕的史書初稿也完成得差不多了,離修訂有一段空閒時間,可以讓他領銜主持這件事。
聽了張紘的意見,孫策心領神會。張紘其實也擔心他和王莽一樣急於求成,正好借這個機會進諫,以王莽的覆敗為鑑,不要太激進。
“禰衡挑戰,德祖當如何應對?”
“禰衡一狂生爾,不足為慮,德祖足以應付。”張紘不以為然,撫著鬍鬚,從容說道:“德祖擔心的是將來,正如轅固生與黃生當年所議。大王怎麼看這個問題?”
孫策會意,不由得莞爾一笑,手指輕叩大腿,沉『吟』片刻。“張相,我最近也在考慮這件事,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張紘眉梢微挑,有些莫名的緊張。“願聞大王高見。”
“人有壽命,朝有氣數,其實都是很自然的情況。人老了,就應該怡養天年,不能戀棧。朝的氣數終了,也該坦然退出,不是堅持就能堅持得住的。我孫氏若有幸為天下之主,傳國數百年,足矣。當然了,數百年之後,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