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二章 醫者之道,奮鬥在晚明,一袖乾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唯一有些不幸的是,寧修的孃親寧劉氏染了咳疾怎麼也不見好,且有愈咳愈厲害的趨勢。
寧修不敢大意,連忙去醫館請坐館的神醫李時珍前去幫母親診治。
寧修去時李時珍恰巧在醫館,這可謂是幸運了。寧修知道李時珍自從辭去太醫院官職後便一直雲遊行醫,走到一個地方停下來待上幾年都有可能。
李時珍雖然是湖廣人,可並不一定一直待在湖廣啊。
萬一他老人家突然高興,又開始雲遊,那寧修可去哪兒找人?
所以寧修見到李時珍的那刻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下。
有李神醫在,老孃的咳疾還有啥可愁的?
李時珍本就是醫者仁心,別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只要找他就診他都會接診。
不過他有一個奇怪的規矩,那就是一般不上門親自問診。
除非是官府強招,他是不會輕易離開醫館的。
寧修本以為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李時珍就會鬆了口風。
誰知李時珍卻一直咬死不鬆口。
寧修不由得急了。
“事急從權,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家母咳疾甚重,李神醫忍心看她忍受嚴寒到醫館來嗎?”
若是一般時候也就罷了,偏偏現在是寒冬。
朔風吹到臉上跟刀子一樣刮的人生疼。孃親本就染了咳疾,萬一受了涼病情加重可該如何是好?
寧劉氏雖然不是寧修真正意義上的母親,卻給了寧修許多關愛維護。
寧修依稀記得父親數落他時,寧劉氏總會站出來替他說話。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相處的時間久了,寧修早已把寧劉氏當作母親侍奉。
如今母親有了疾病,他自是四處尋醫。
李時珍提出到醫館就診,這個條件太無理了。
“這是李某的規矩。便是達官顯貴也是一樣的。”
李時珍卻是絲毫不為所動。
寧修冷笑一聲道:“李神醫的規矩好沒有道理。既如此為何官府徵召時你會前去衙門診治呢?這難道不是壞了規矩?”
“這......”
李時珍蹙起眉頭,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堅持在醫館問診確實是他多年以來的規矩。這倒不是他耍大牌,而是他認為這樣可以診治更多的病患。
試想若是他挎著藥箱前去一名病患宅中診治,來回路上都得耽擱很長時間。再加上外出醫診期間醫館無人坐診,有前來求醫的病患必定不知所措,卻會貽誤了診病的時機。
所以在他看來外出就診看似是為病患考慮,實則會犧牲更多病患的利益。
兩者一相比較,李時珍便堅持坐館診病了。
可方才寧修對他說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
他確實是無條件的接受官府的徵召,前去衙門診病啊。
這難道不是壞了規矩嗎?
再退一步,若是朝廷徵召,天子下旨命他再度入宮給宮中貴人診病,他是去還是不去?
聖旨不可違逆,他當然還是會去,這不也是壞了他自己立下的規矩嗎?
這樣看來他的這個規矩設立又有什麼意義呢?
李時珍陷入了沉思。
為官府,為朝廷,為天子壞了規矩和為小民,販夫走卒,百姓壞了規矩有何區別?
難道因為前者身份尊貴他壞了規矩就能認為是理所應當嗎?
如此不公允,豈不是違背了他從醫的初衷。
畢竟在他看來任何病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
那麼,他做的這些事情究竟有沒有意義呢?
見李時珍陷入了沉默,寧修也沒有逼問。
他靜靜的等著,他相信李時珍最終會明白的。
果然過了半晌李時珍長嘆一聲,幽幽說道:“寧小友一席話讓李某如醍醐灌頂啊。李某半輩子沒想明白的問題,寧小友一句話便點醒了。”
寧修連稱不敢當。
“方才小子一時情急,話語之中多有得罪,還請李神醫莫要在意。”
李時珍推了推手道:“寧小友言重了。你點醒了李某,李某感激還來不及,怎麼會責怪你?再說,李某若是心胸如此狹隘又怎配從醫救人?”
寧修心中一暖,不光是因為李時珍願意去府宅為孃親看病,還因為他方才的那番話。
這才是寫下《本草綱目》這樣鉅著的人該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