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殿試(上)第三更,奮鬥在晚明,一袖乾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知道自己與靈兒的婚事是遲早的事,但真正從老泰山嘴裡聽到具體婚期,寧修身子還是有些發顫。
這可是第一次啊,兩世為人的第一次!
俗話說的好,人生四大樂事,乃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若是能夠在金榜題名後洞房花燭,那簡直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了。
寧修從老泰山家裡出來時臉上都洋溢著喜悅。
這份笑容甚至持續到了他返回湖廣會館時,乃至於劉惟寧一臉狐疑的打量著寧修,就差問他兄弟你是不是去青樓快活了。
當然,寧修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距離殿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還是要準備一番的。
雖然殿試的結果不會影響他和靈兒的婚事,但名次考的好些總歸會對觀政選官有好處。
大明的官場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要想進到那些肥水衙門,可是十分費勁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有背景固然重要,但如果名次太靠後,別人便是說話都不好說的。
殿試的考試時間一般是在二月末或者三月中,最遲不會超過三月中旬。
與鄉試、會試考期確定不同,殿試的考期往往是臨時確定的。
一來會試考罷得批閱試卷,什麼時候批好什麼時候才能確定殿試時間。
二來殿試的主考官是天子,殿試時間自然得緊著天子的意思來。
天子可是天下共主,公務繁忙,湊時間並不容易。
但再怎麼說,殿試的時間段就是二月末到三月中,如無意外不會有大的變動。
至於殿試的考試內容和場次則更為清晰明瞭。
殿試只考一天一場,只考策論。
這簡直是一眾考生的福音啊。
畢竟鄉試會試都是要考三場,對於體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殿試只考一場,充分體量了考生的辛苦。
對於寧修來說,接下里只要穩紮穩打,等到殿試來臨即可。
......
......
轉眼間便到了三月十五,殿試開考的日子。
這一日天剛矇矇亮,新科貢士們便匯聚在紫禁城外等待禮部官員引領,進入宮中參加殿試。
他們中有不少人是出自書香門第,對於這種大場面並不懼怕。但也有不少人出身寒門,臨近入宮面色都變得慘白如紙。
寧修和劉惟寧站在隊伍正中,面色淡然。
對於他們來說,目的早已達成,餘下的便是履行完儀式罷了。
三月的北京已經不那麼寒冷,但清晨仍然帶著絲絲涼意。
眾貢士都覺得有些許不適,盼望著可以早些入宮,這樣走動起來也就不那麼涼了。
終於,禮部官員宣佈眾貢士入宮赴殿試。
皇門大開,一眾士子隨著禮部官員魚貫而入。
他們臉上或多或少洋溢著喜悅,紫禁城對於他們大多數人來說都太陌生了。突然間看到如此金碧輝煌的處所自然讓人心潮澎湃。
那硃紅色的宮牆,金黃色的琉璃瓦,斗拱飛簷都讓他們血脈噴張。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是他們的夢想。
進了皇宮,道路兩側都立著內監。
一些貢士好奇之下難免朝這些閹人望去。他們本以為閹人與他們有很大不同。
但仔細看下來,發現閹人除了面白無鬚外與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分別,不由有些失望。
明代的紫禁城很大,也分為外朝和內宮。
外朝是皇帝臨朝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內宮則是供天子起居生活的。
當然這只是名義上,具體實行起來全看天子的意思。
譬如世廟老爺嘉靖帝在時,索性搬出了紫禁城住進了西苑煉丹求仙。
又譬如武廟老爺正德帝,在西華門外建了一個豹房,毫不猶豫的住了進去。
本朝皇帝萬曆陛下比起那兩位算是好的了,雖然後期宅了一些但也是宅在內宮,在內宮召見一些重要閣臣詢問政事而已。
當然眼下的萬曆皇帝儼然一副聖天子的架勢,十分的勤政。一應大典朝會都會準時參加。
這其中固然有張居正張首輔督促的作用,也和小天子年輕分不開。
後期萬曆之所以不上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染了腿疾。
像舉行殿試這種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