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當初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前曾留下遺言,“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因此兩漢期間只有劉姓宗室才能封王,其他異姓功臣至多隻能封到列侯。哪怕是曾經一度被封為齊王、楚王的漢室第一開國功臣韓信,在死後亦被貶為了淮陰侯。誠然在呂后當政之時也曾“大封諸呂”。但在呂后過世之後,這些個呂姓王爺也隨之灰飛煙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現如今漢帝劉協的威嚴或許還不及當初在呂后壓制之下的惠帝劉盈,但在諸侯林立互相制約的情況下,除了公然宣佈自立為帝的袁氏兄弟之外,還真沒哪個諸侯敢向朝廷請封為王。因此“侯”依舊是眼下大漢最高的爵位。漢朝的侯爵,主要分為有封邑的列侯,以及沒有封邑的關內侯。其中列侯又依封邑的大小,細分為縣侯、鄉侯、亭侯。像之前朝廷封與蔡吉的“費亭侯”就屬於列侯之中最末位的亭侯。照理說漢帝要提高蔡吉的地位,應該封她未縣侯或鄉侯。然而這會兒吳碩所提的“齊侯”卻極為特殊。
“齊”在漢朝並非是“縣”,而是“郡”,更為確切點說應該是“國”。歷來齊國都是留給漢室宗親的封邑。直到最後一任齊王劉喜無子而逝,齊國才被歸併到青州。且不論齊侯在封邑已變向地高於普通縣侯。由於“齊”還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的國號,其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更加不容小覷。正如歷史上,孫策在被封為吳侯之後,整個古吳國地區世家名門的心思都為之活絡了起來。哪怕是與孫策有深仇的江東名門陸氏。最後也順應“天意”投靠了孫策。
因此當聽到吳碩要自己封蔡吉為齊侯之後,劉協的眼中立刻就閃過了一絲詫異與遲疑,“吳卿此言當真?以蔡安貞之功勳,封其為齊侯未免太過了吧。”
面對劉協的質疑,吳碩語重心長地解釋道。“陛下明鑑。正因為蔡安貞功勳不高,實力不強,故才可以封其為齊侯。反觀曹操、劉表等大諸侯。陛下對其封賞則因慎之又慎,以免其趁勢做大威脅朝廷。如此扶持小諸侯對抗大諸侯,方為合縱連橫之策。此外。眼下不僅是曹操正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朝廷的安危同樣也在繫於一線之間。若蔡安貞出兵出糧能為朝廷解圍,其功績難道不值一個齊侯頭銜?”
劉協聽罷吳碩一番分析,心中終於不再有所猶豫,旋即面露微笑著點頭說道,“善,曹蔡聯姻之事就按吳卿的計策來辦。不過朝廷既然封了蔡安貞為齊侯,是否也該對廬江的劉玄德有所表示,令其好好殺殺劉景升的威風?”
吳碩見劉協這麼快就舉一反三。不禁欣慰地頷首道,“陛下聖明,劉景升與孫伯符皆是心懷叵測之輩。用劉玄德牽制二人再合適不過也。”
且就在吳碩、董承將“曹蔡聯姻”背後的利弊逐一分析給劉協聽之時,同城之中的荀彧也將相似的內容疾書於錦帛之上。命信使快馬加鞭連夜送往官渡的曹軍大營。因此翌日一早,曹操便在自己的帥帳之中收到了來自許都的急件。
“公達如何看待此事?”眼瞅著坐在對面的荀攸看完整封書信,曹操不由換了個坐姿探身詢問道。與外界想象中不同的是曹操在讀完荀彧的來信之後並沒有顯得有多驚訝。事實上,諸侯間的聯姻在漢末並不稀奇。影響比較大的有呂布與袁術兩家的聯姻。而就在曹操東征呂布之前,他還將自己的一個侄女許配給了孫策的幼弟孫匡。不過“曹蔡聯姻”顯然與“曹孫聯姻”有所不同,曹操不可能隨便挑個曹家小子去和蔡吉完婚。所以這會兒的曹操不得不謹慎地聽取幕僚的意見。
卻見荀攸擱下手中的書信,拱手答道,“回主公,與蔡氏聯姻不失為化解官渡之困的契機。但正如文若所言,此事若處理不好,日後則會後患無窮。在此屬下還是要再問一句,許攸真不知袁紹軍糧之所在?”
“子遠來投之前,淳于瓊尚未押解軍糧過黃河,故對袁紹之後的佈置並不熟悉。而其提供的幾個據點,孤也派人探查過了,皆不是袁紹屯糧之所。若非如此,孤也根本不用理會吳碩、董承等小人的進言。”曹操咬牙切齒地擺手道。原來由於許攸比原有歷史要早一步投靠曹操,使得其失去了掌握袁紹軍糧所在之地的先機。而曹操自然也不可能再像原有歷史那樣,透過火燒烏巢來上演以寡敵眾的絕地大反擊。
“既然如此。那主公還須認真考慮一下與蔡氏聯姻之事。蔡安貞的糧草與兵馬固然能解主公燃眉之急。可袁氏之鑑也不得不防”荀攸毫不避諱地向曹操提議道。
“袁氏之鑑?吾曹家子弟怎會像袁紹、袁術兩兄地那般愚鈍。”曹操不以為然地笑了笑。
可荀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