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男子正是當年在易京城外敗於張遼之手的黑山賊杜長。原來那日張遼在將杜長擊落馬下之後並沒有取他性命,而杜長在傷愈之後便和這個時代的眾多武將一樣投身勝利者麾下效力。如今杜長已官拜越騎校尉執掌廣陽郡防務,在齊軍之中也算是有些資歷。

此刻眼見杜長出現在蔡吉身邊林飛不由心念一動脫口問道,“主上可是要招安張燕?”

“孤正有此意。”蔡吉一面點頭,一面指著案几上平鋪的牛皮地圖解釋道,“據涿郡奏報稱太恆山有黑山賊出沒滋擾涿郡邊境。”

“太恆山?”林飛聽罷皺起眉頭端詳了牛皮地圖片刻。繼而以謹慎的口吻說道,“飛也曾聽聞太恆山時有山賊出沒,然其勢甚微且行蹤不定,此等蟊賊當真是黑山?”

林飛會有這樣的疑問倒也不足為奇。畢竟黑山軍本是黃巾軍的一支分支,其鼎盛時期勢力遍佈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郡,對外號稱擁兵百萬。漢靈帝朝廷無力征討黑山。以致河北諸郡皆受其侵擾。後來,黑山軍的首領張燕派人到京投降,朝廷便拜張燕為平難中郎將,黑山軍也就此成為了一支能左右北地局勢的軍閥勢力。袁紹與公孫瓚河北爭霸之時,張燕選擇與公孫瓚結盟,結果被袁蔡聯軍擊潰於易京城外。此後張燕和他的黑山軍在河北幾乎消聲滅跡。這會兒突然冒出太恆山有黑山出沒的訊息實在是讓人難辨真假。

事實上不僅是林飛,作為幽州刺史的李敏同樣對招安黑山一事心存疑慮。不過李敏是擔心盤踞太恆山的賊寇真是黑山軍。須知李敏作為東漢的官僚本就打從心底裡厭惡那些“禍國殃民”的黃巾賊。如果說杜長這等棄暗投明的降將還能讓他謹慎用之的話,那作為賊首的張燕就是降而復反的反覆之輩實在讓人難以信任。因此林飛這邊的話音剛落,李敏便迫不及待地介面道,“林邑宰言之有理。太恆賊乃尋常宵小,派兵征剿便可,何須招安。”

哪知蔡吉卻擺了擺手搖頭道,“李使君此言差矣。無論太恆之賊是否黑山,孤皆有招安之心。”

“主上是想以太恆之賊充實邊關?”林飛側頭想了想之後反問道。

“知孤者正傑也。”蔡吉展露笑容道。其實蔡吉又何嘗不知黑山、黃巾之類的農民軍反覆無常。在無法控制局勢的情況下一味懷柔招安的結果極可能是養賊為患。正如後世明末的熊文燦招撫叛賊越招越多。但如今是漢末而非明末,漢末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稀少。由於人口稀少而造成退耕還林糧食減產。而糧食減產又進一步限制人口增長。如此惡性迴圈下北方的漢人逐漸退入長城以內進而退至黃河沿岸,將北方大片土地留給內遷的異族。而蔡吉現在新控制的疆域又恰恰正是漢人最稀疏的地區之一,所以她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口,大量的漢族人口,哪怕是反覆不定的山賊、黃巾餘黨都好過將幽並讓給異族。前者只要有土地和安定的環境就能安下心來勞作繁衍,後者哪怕是接受了聖人教化照樣還會燃起雀佔鳩巢之心。

故而早在心中打定了主意的蔡吉當下便回頭向杜長頷首道。“招安一事有勞杜校尉也。”

掐指算來杜長在蔡吉麾下效力已五年有餘,五年來杜長見到蔡吉的次數雖屈指可數,卻並不影響其對眼前的女子心懷敬畏。須知在杜長心裡這世上令他真心誠意感到崇敬的僅有兩人,一個是已經仙去的大賢良師。一個便是如今貴為五州之主的蔡吉。至於張燕杜長只是欽佩其武藝高強為人仗義倒也談不上“崇敬”二字。因為大賢良師讓杜長第一次知道何為太平之世,而蔡吉則讓他看到了如何早就太平之世。是的,在過去的五年中杜長親眼看著從南方來的流民如何在官府的指引下屯田安居,易水港如何由一個泊船的港灣變成一座商賈雲集的城池。從易水城到薊城的大小集市間糧食、鹽巴、布匹的價格更是平易近人,以至於在沒有戰報的日子裡杜長時而會產生天下已經太平的錯覺。

《太平經》有言,“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群人,只因經略之人由公孫瓚、袁紹換做了蔡吉便能發生如此鮮明的變化,正是這種變化使得杜長認定蔡吉就是《太平經》中提到的國之賢良。所以此時此刻的他不僅相信蔡吉招安的誠意,更由衷地堅信黑山諸部投入蔡氏麾下之後一定能過上當年大賢良師許下的好日子。

想到這裡杜長當即深吸一口氣朗聲抱拳道,“喏!長定不負主上重託。”

杜長的表態令蔡吉十分滿意,在定下些許招安的細節之後,蔡吉便命其下去準備太恆之行。而李敏雖不同意招安之舉,卻也不敢忤逆蔡吉的決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