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丕低頭回想了片刻,果斷複述道,“齊侯還曾言,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司馬朗哪裡知曉蔡吉的這段品評乃是歷史上其弟司馬懿對諸葛亮評價。由於這段話出自《晉書.宣帝紀》,後世亦有人認為這是晉朝史官的馬屁之作。但不管是司馬懿鐵口直斷也好,史官的馬屁之作也罷。站在馬後炮的角度來看,這段話還是頗有意思的。

其中司馬懿以“志大而不見機”指責諸葛亮志向很大卻不識機微。而諸葛亮也確實拘泥於《隆中對》中荊、益兩路出兵的設定,結果千里之遙兩地分兵致使蜀漢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多謀而少決”是說諸葛亮謀劃很多卻稀少決斷。這一條又有些過分苛刻。畢竟歷史上蜀漢資源有限,諸葛亮以一州之地挑戰中原膏腴之地,自然得慎之又慎。至於最後一句“好兵而無權”則最值得回味。這句話僅從字面上解釋是說諸葛亮喜歡用兵卻不通權變,常用來證明諸葛亮不好奇謀,如偷襲陳倉勸降郝昭失敗,想不出計策只能死磕城牆。但若將“權”字解釋為權謀,亦可將這段話詮釋為諸葛過於強調戰爭手段,窮兵黷武,輕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的作用。事實上,歷史上的司馬懿也確實仗“勢”拖死了諸葛亮。陳壽更是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當然眼下的諸葛亮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謀士。莫說兩路出兵,五出祁山,到目前為止他甚至都還沒有過獨立帶兵出戰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的評價顯然有些莫名其妙。然則考慮到此話出自蔡吉之口,且諸葛亮的同門龐統又是蔡氏的重臣,所以這會兒曹丕轉述的品評還是引起了司馬朗高度重視。(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