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的酒盞,轉身向坐在一旁喝得正高興的孫策發問道,“吳侯,汝說此番護駕遷都者能有幾人?”
孫策打了個酒嗝,掰著手指回應道,“孤、齊侯、曹丞相、劉使君四人也。”
“非也。”蔡吉搖了搖頭道,“孤以為當算上馬孟起。”
當蔡吉提起馬超之時,剛將酒盞送到嘴邊的周瑜,嘴角揚起了一道微妙的弧度。顯然他已經明白了蔡吉想要幹什麼。但周瑜並沒有插手蔡吉與孫策之間的對話,而是任由孫策繼續自行發揮。因為他深知有些話由伯符說出來會比他更有震撼力。
孫策也確實沒有令周瑜失望,面對蔡吉丟擲的包袱,看似醉醺醺的他不以為然地口吻反問道,“依齊侯之見,曹軍非馬兒之敵乎?”
孫策輕飄飄的一句反問,好似一陣狂風在看似平靜的大帳內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頭一個繃不住的曹仁豁然起身追問道。“吳侯此話怎講?”
蔡吉嘆了口氣替孫策解答道,“不瞞曹將軍,馬超以進京護駕為名。攜數萬關西子弟叩關隴西,兵指三輔。司隸校尉元常公雖已領兵支援,然曹軍兵寡,勝負猶未可知。”
聽罷蔡吉這番解釋,莫說曹仁等曹營文武心急如焚,便是坐在一旁的諸葛亮臉色也是刷地一下發了白。要知道蔡吉所說的三輔本是指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來逐漸演化為指代這三位官員所管轄的地區。計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依照諸葛亮之前為劉備量身定製的方略,劉備在奪取荊、益二州後,本應兵分兩路北伐中原。其中一路由劉備挑選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另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可如今天子遷都襄陽儼然已是堵住了劉備兵自荊州北伐的道路。倘若再讓馬超統一涼州拿下三輔,進而獲得朝廷正式的分封的話,那劉備豈不是連兵出秦川的路線也被擋住了。
這一刻諸葛亮終於明白了蔡吉和孫策為何要急著夜渡漢水。可是照眼下的局勢劉備較之蔡吉與孫策兩家更耗不起時間。當然諸葛亮也可以賭鍾繇擊破馬超化解困局。但是這種賭性卻又不符合他諸葛亮一貫的做事風格。
彷彿是看穿了諸葛亮的心思一般,蔡吉優雅地回過頭衝諸葛亮微笑著說道。“事出緊急。還望諸葛先生轉告劉使君,孤與吳侯願與使君共襄盛舉。”
站在蔡吉和孫策的角度跳過諸葛亮與劉備直接面對面地展開談判最為節省時間也最為有效。所以蔡吉話音剛落,周瑜也跟著用半規勸半警告的口吻向諸葛亮提醒道,“孔明賢弟,關乎社稷之事還需貴主親自定奪。”
事到如今司馬朗與曹仁也已明白蔡、孫兩家的意圖,雖說涼州的局勢還揪著他倆的心,但一想到數月來令他們難做的諸葛村夫終於吃了癟,兩人還是不約而同地向諸葛亮投去了幸災樂禍的目光。
其實光是蔡、孫、曹三家聯手施壓。諸葛亮還不覺得難辦。真正令他產生動搖的,卻是周瑜的那句“關乎社稷之事還需貴主親自定奪。”莫看諸葛亮年紀輕。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對於為臣之道頗有一番研究的,心知哪些事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哪些事又不能以臣子之身越俎代庖。所以就算心中再有不甘,這會兒的諸葛亮還是恭順地拱手應答道,“亮必會將齊侯之言轉告使君。”
見諸葛亮選擇了讓步,蔡吉暗舒一口氣,繼而舉杯敬道,“難得諸葛先生如此深明大義,孤在此敬先生一杯。”
“齊侯客氣。”諸葛亮大方地舉杯還禮,昂首將杯中水酒一飲而盡。酒過穿腸的灼熱感好似他心中燃起的熊熊鬥志。
翌日諸葛亮帶著蔡吉的口信回到了當陽城外的劉備部大營。此時的劉備早已獲知齊吳聯軍進抵漳水的訊息,並對蔡吉與孫策到來忌憚不已。所以領著眾文武在牙帳前等候多時的他,一見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拉起對方的手問道,“孔明一路辛苦也,不知蔡安貞與孫伯符南下有何目的?”
諸葛亮橫掃了一眼周遭神色各異的同僚,繼而面帶笑意地朗聲說道,“主公勿慮。齊、吳二侯此番南下,乃是要與主公共襄盛舉。”
“共襄盛舉?”劉備微微一怔,旋即想起了之前徐庶帶回的訊息,於是又跟著探問道,“可是護駕遷都一事?”
面對劉備的追問,諸葛亮並沒有當場給出答案,而是壓低了聲音向劉備提醒說,“主公,事關重大,此地人多嘴雜,還是入帳詳談為妙。”
回過味來的劉備趕緊點了點頭,牽著諸葛亮的手快步走進了牙帳。在一干君臣各分主次入座之後,劉備方才再次向諸葛亮探問道,“孔明,究竟出何事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