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征伐吳這等大事光靠張允的荊州水師自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曹操調兵南下的軍令很快便從襄陽傳到了許都。這一日正值司馬朗在府衙內當班。當他收到來自襄陽的軍令得知曹操決意調兵伐吳的時候,漏壺的水位已經沒過了寅時刻度。誠然窗外的天色還是一片昏暗,司馬朗卻是一刻都不敢怠慢。就見他一面將軍令迅速收入袖中,一面趕緊差人備車出行。

司馬朗此刻急著要去見的人並非當今天子劉協,而是留守許都的尚書令荀彧。自打衣帶詔事變爆發後曹操便把自己的幕府從鄴城又搬回了許都,並將皇宮內的漢帝徹底架空成了泥胎木塑。如今許都的防務一併由曹氏大公子曹昂執掌,而政務則全權交由荀彧代理。所以面對曹操突然轉變的戰略,司馬朗頭一個想到的便是去找荀令君商議對策。

不過未等司馬朗坐上牛車,他迎面碰上了他的兄弟司馬懿。眼下的司馬懿已被曹操徵調入相府出任文學掾,專門負責侍奉文章。平日裡司馬懿為人謙和,做事低調,極少摻和自己職責以外的事。但此刻眼見素來穩重的大哥竟在五更時分神色凝重地趕著出行,司馬懿還是忍不快步上前探問道,“兄長,這是……”

司馬朗環顧了一圈四周眼見沒有什麼閒雜人等後,方才將司馬懿引到一邊,低聲說道,“丞相決意東征孫策,現正四處調兵南下。”

“東征孫策?”司馬懿微微一怔,愣在了當場。

其實莫說是司馬懿,剛才司馬朗在看到軍令的一瞬間也是差不多的反應。要知道在過去的三個月裡曹軍的主攻方向一直都是劉備,如今突然轉攻孫策。不說之前的種種準備可能付諸東流。光是東征孫策的補給就不是個小數目。

想到這裡司馬朗不由嘆了口氣搖頭道,“此事事關重大,須立即告之荀令君,勸丞相收回成命。”

哪知司馬朗的話音剛落,司馬懿便一把拉住他的袖子阻止道,“兄長萬不可去荀府!”

“仲達何出此言?”司馬朗疑惑地皺起了眉頭。

司馬懿則湊上前壓低了聲音說道,“丞相最忌結黨連群。兄長前與鍾元常計取平城。後與荀文若非議軍令。試問丞相聞訊後會作何感想?”

面對弟弟的反問司馬朗忽然發覺自己一時間竟無言以答。在曹營為官多年的他十分清楚自家主公什麼都好就是生性有些多疑。尤其是在衣帶詔之變後。曹操對文武官僚之間的結黨連群更是忌諱之極。雖說司馬朗這段日子與荀彧、鍾繇等人往來甚密乃是為了替曹操謀取幷州。可他們的許多行動卻並沒有事先得到曹操的首肯。因此真要有人拿此事進行挑撥,司馬朗等人還真就難逃結黨之嫌。

眼見兄長張了張嘴沒有反駁,司馬懿又進一步在司馬朗的耳邊規勸道。“丞相軍令交由僕下遞送便可,何須勞煩兄長親自出馬。豈不聞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如果說司馬懿先前一番關於“結黨連群”的見解還算善意的提醒,那他此刻將荀彧等人形容為“危牆”可就有些聳人聽聞了。須知曹操去年才將女兒許配給荀彧的長子荀惲,在外人眼中正是風光無限的時候。豈會有危牆直說。然而司馬朗卻既沒反駁也沒質問,而是照著司馬懿的建議將軍令交給心腹僕役送往荀彧府上。因為司馬朗深知自己這二弟絕不會隨便危言聳聽。他一定是觀察到了某些跡象方才會做出如此判斷。

事實證明司馬懿的說法並非捕風捉影。接到軍令的荀彧同司馬朗一樣也不看好曹操伐吳。於是他一如往昔那般提筆修書勸說曹操莫要因孫策的挑釁而倉促伐吳。可這一次曹操的回應卻令荀彧五味具雜。

“上表父親為萬歲亭侯?丞相待父親真如國士也!”書房內荀彧的長子荀惲望著曹操的親筆奏表,激動得喜不自勝。須知自曹操迎天子入許都至今,荀彧是第一個由曹操親自上表推薦封侯的曹營將官。此等殊榮便是曹仁、夏侯淵等與曹操有血親之緣的大將都還不得享。足見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非比尋常。

然而作為當事人的荀彧臉上卻沒絲毫喜悅之情。此刻的曹營上下依舊在緊鑼密鼓地為東征孫策做準備。也就是說曹操駁回了荀彧的進諫,只不過這次的反駁方式由推心置腹的書信往來變成了華貴的萬歲亭侯頭銜。

曾幾何時曹操對荀彧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荀彧至今尤記得在官渡之戰最為艱苦的那段歲月裡曹操寫給他的每一封信,那些信上有曹操的抱怨,有曹操的憂慮。甚至還有曹操的恐懼。而荀彧則用他的智慧與包容,透過一封封書信不斷地安撫鼓勵曹操熬過那段黑暗的日子。

昔日他是他的主公。他是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