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
面對劉曄的質疑,一旁荊州籍出身的謀士裴潛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道,“孫伯符為人剛愎自用,豈肯廣納諫言。君不聞孫氏小兒曾為孫劉結盟當眾呵斥張子布?”
張子布即東吳長使張昭。對於這位南渡的中原名士孫策一直以來都視其為孫氏的股肱之臣。然而張昭雖一路虔心輔佐孫策多年,但他在骨子裡終究是個有志實現天下一統的漢臣。所以面對打著漢室旗號的劉備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張昭最終選擇了曹操,從而力主反對孫劉結盟。只可惜素來對張昭言聽計從的孫策惟獨在這件事上同他產生了分歧。
不過就算孫策與張昭之間的矛盾已然成為外界茶餘飯後的笑柄,劉曄依舊認為孫吳的做法不合乎常理。此外貿然與孫策開戰也不符合曹營謀士團之前定下的戰略。依照荀攸、荀彧兩叔侄的設計曹軍因攜滅袁之勢先南下攻取荊州全境,再出兵漢中與荊州形成犄角之勢從而逼迫益州的劉璋投降。如此一來,憑藉荊州的人口和益州的縱深,曹操便可以一力降十會之勢徹底掃除割據一方的蔡吉和孫策。
可惜由於荀攸之前因水土不服已回許都修養。眼下曹操身邊許都一系的謀士就只剩下了劉曄與楊修二人。於是劉曄遂即向楊修暗暗使了個眼色,希望對方能出面支援自己。可這會兒的楊修卻是以一派眼觀鼻,鼻觀心的姿態坐在對面默不作聲。
無奈之下劉曄只得打起精神再一次反駁道,“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孫伯符情同手足。孫伯符便是不納張子布之諫,又豈會不聽周公瑾之言?”
相較孤軍奮戰的劉曄,此刻在的荊州籍文武卻是堪稱同仇敵愾。話說自打劉琮向獻出荊州後,原先劉表帳下的群臣要麼像蔡瑁那般隨劉琮北上東萊。要麼像蒯良、蒯越兄弟那般被曹操推薦入京為官。剩餘的大多數人則留在荊州成為了曹操的馬前卒。所以在鄧羲等人看來自己要想在曹營出人頭地博得曹丞相的賞識。就必須取得驕人的戰功,並且這戰功還不能被曹操身邊的嫡系搶去功勞。好在荊州籍的文武還真握有一項曹營欠缺的技能,那便是水師。正所謂南船北馬。曹操要打水戰就必需仰仗荊州水師。而眼下也唯有伐吳才用得著大規模出動水師。這便使得荊州籍的文武官僚都不約而同地對伐吳異常地上心。
這會兒眼瞅著鄧羲和裴潛都說不過劉曄,統領荊州水師的長水校尉張允猛地拍案而起大聲向曹操請戰道,“以荊州水師之威何懼曲曲孫郎、周郎!丞相若不棄,末將願率水師東進討伐東吳!”
曹操之前一直都只是端坐高堂冷眼旁觀劉曄與鄧羲等人爭執。直到此刻張允主動請纓。曹操的眼中方才有了一絲悸動。其實孫策之前愛理不理的態度早就耗盡了曹操的耐性。而眼前這封充滿挑釁意味的戰書更是令其怒火中燒。所以不管劉曄和鄧羲等人如何爭論,曹操從一開始就已然打算給孫策來一場狠狠的教訓。以便讓那狂妄的小兒認清自個兒的斤兩。不過在此之前曹操還需要解決一個讓他感到頗為棘手的問題。於是下一刻他手撫長鬚微微沉吟了一聲問道,“北兵不善行舟,卿將如何運兵?”
其實荊州水師本是由蔡瑁一手打造。可曹操出於忌憚蔡瑁與蔡吉的遠親關係,在將蔡瑁打發去東萊之後。便將水師轉交給張允統領。張允乃是劉表的外甥,此人雖參與過幾次水戰,但論指揮水師的經驗卻遠不及蔡瑁。好在曹操的問題並沒有難倒張允。心中早有腹稿的他一個抱拳作答道。“回丞相,只需將船艦首尾相接。如此這般兵馬在船艦之上便可如履平地。”
曹操聽罷張允所言眼前頓時為之一亮,連連撫掌大笑,“妙哉!妙哉!有卿相助,孤便遂孫氏小兒之願,與其會獵於吳!”
張允、鄧羲等人得了曹操東征的許諾,紛紛摩拳擦掌指天發誓要為曹丞相奪下東吳。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張允等人也確實沒有光說不練。一時間襄陽城外那真是帆影重重,殺聲陣陣,好不熱鬧。而此大的動靜自然也瞞不了那些個無孔不入的細作。
“伯符,曹孟德已聚十萬水師於漢水之上,不日便會東進攻吳。”鄱陽湖畔周瑜為孫策帶來了曹軍的最新動向。
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孫策卻像是一早便知會有這等結局似的只是朝周瑜默契地點了點頭,跟著便將目光投向了站在周瑜身後的少年身上。少年看著約莫只有十七八歲的樣子,有著修長的身形,娟秀的臉龐,以及與年齡極為不相符的沉穩舉止。孫策卻知眼前這位少年郎君剛滿二十,並且其早在十二歲之時便以一己之力支撐門戶。可饒是如此孫策還是明知故問地扭頭向周瑜問道,“公瑾,這位郎君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