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走。所以在將情報收起後,蔡吉便向群臣發問道,“諸君以為孤當如何應對當下之局?”

“曹操既已受困荊州,吾等理當趁勢奪回幷州所失之地!”說這話的是剛剛從遼東歸來的管承,由於走的是海路他和辛毗所率的艦隊竟比蔡吉車駕還要早一天抵達龍口。

然而管承的話音才剛落,坐在對面的崔琰便已張口反對道,“主上與曹丞相結有姻親之盟,此時攻曹,恐被世人詬病為落井下石。”

管承卻是不以為然地反駁道,“曹軍奪我平城毀約在先,主上又何須同其講道義。”

事實證明抱有解約想法的可不止管承一人,同為蔡氏老臣的黃珍也跟著附和道,“主上明鑑,曹操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早已人神共憤。主上與此獠撇清干係,乃是順應天道。必得世人稱讚。”

黃珍一席鏗鏘有力的進言直說得堂下文武群情激奮。曾經侍奉天子左右官拜羽林郎中的李達更是直起身子抱拳向蔡吉請戰道,“達願為先鋒,直取許都,救天子於水火!”

話說早在衣帶詔事件爆發之時,李達就曾經請求蔡吉出兵許都解救天子,最後卻被蔡吉用“尊皇攘夷”給塘塞了過去。眼見性格耿直的李達再一次主動請纓出戰,蔡吉不禁在心中暗自苦笑了一下。顯然直接出兵並不是蔡吉想要的最佳選擇。至少此舉沒有讓她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蔡吉又不能就此直接拒絕李達。

於是在略微沉吟了片刻後。蔡吉便扭頭向坐在一旁的郭嘉徵詢道,“奉孝先生以為如何?”

面對蔡吉丟來的包袱,郭嘉環顧了一圈在場同僚。手搖摺扇朗聲作答道,“嘉以為以今日之局,主上有上、中、下三策可選。下策為,坐觀成敗。待曹孫劉三家分出勝負後,再做定奪。中策為。響應孫劉,起兵伐曹,直取許都。”

黃珍等人耳聽自己的建議被郭嘉評做了中策,頓時個個喜上眉梢。在眾人眼中郭嘉深得蔡吉信任。被他認可的策謀,蔡吉十有*也不會反對。甚至就連坊間都盛傳齊侯對奉孝公言聽計從。

不過這會兒的蔡吉可不會滿足於中策或下策,就見她忙不迭地向郭嘉追問道。“那何為上策?”

是啊,倘若立即起兵伐曹只是中策。那上策又是什麼?被蔡吉吊起胃口的眾人紛紛將視線轉向了郭嘉,希望能從他嘴裡聽到驚世之策。哪知郭嘉卻是隨手將摺扇一合,拱手賣起了關子,“恕嘉才疏學淺,上策還需問計於文和公。”

乍一看起來郭嘉似乎是在拿眾人開涮,可蔡吉卻並沒有因此而生氣。相反此時的她已然瞧出郭嘉之前所謂上、中、下三策的說法其實是在給賈詡做鋪墊。想來郭嘉定是已然知曉賈詡想法與眾人相左。未免這位老先生有所顧忌,郭嘉方才先以中策、下策之說安撫眾人,再以上策之說引出賈詡的真實想法。那麼賈詡究竟有何計策,能讓郭嘉甘當綠葉鼎力相助?

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蔡吉趕緊回過身,對著一直沒有發言的賈詡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拜道,“還請文和公賜教。”

以賈詡智略自然也瞧得出郭嘉這是在替他搭橋鋪路。於是在向郭嘉投去意味深長的一眼之後,賈詡清了清嗓子拱手應答道,“回主上,依老夫之見,上策為應詔勤王。”

隨著賈詡一字一頓地將“應詔勤王”四個字說出口,不少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了費解的表情。須知天子早在半年多之前就已經發出了衣帶詔號召各地諸侯討伐曹操。蔡吉若想“應詔勤王”只需再次祭出衣帶詔便可。但是如此一來這上策與中策又有何區別呢?抱著如此疑問,黃珍忍不住向賈詡探問道,“應詔勤王,可是指衣帶詔?”

賈詡搖了搖頭,繼而沉聲解釋道,“衣帶詔真偽存疑,做不得數。唯有天子親下聖旨,獨召主上入京,方可令天下諸侯信服。”

經賈詡如此一提點,包括蔡吉在內的齊營文武當即茅塞頓開。當然賈詡還有一點沒有言明,那就是不論衣帶詔的真偽如何,蔡吉現在應詔討伐曹操,都不過是在拾人牙慧。在世人眼中奉衣帶詔討伐曹操的主力終究是孫策和劉備,而她蔡吉最多也就是個落井下石的角色。而倘若漢天子另下一份聖旨,獨召蔡吉入許都勤王,那情況可就大大不同了。這一道聖旨不僅彰顯了蔡吉在天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還能讓她在接下來與孫策、劉備的交涉中掌握主動權。此策完全滿足了蔡吉對於名望、大義、領土的需求,如若成功實現確實堪稱上上之策。只是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天子正困於曹氏之手,如何能下旨召主上勤王伐曹?”李達的一聲問話,將不少人從臆想中拉回了現實。沒錯。自打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