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築多為木質結構,傳承科學技術的就應該是木匠。可像賽魯班這樣的木匠真能建立起類似共濟會那樣的組織嗎?
答案是能。早在春秋時期魯國工匠墨翟就已建立了以工匠為基礎的學術團體——墨家。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而這種知識有別於儒家的詩書禮樂。墨家的知識指的是認識論、邏輯學以及自然科學。同時墨者也是有政治主張的,他們將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可以說墨者比歐洲的共濟會早二千年實現了由的“實踐性工匠”向“思想性工匠”的轉變。
然而墨家在後期分裂為注重學術研究“墨家後學”,以及堅持行俠仗義的遊俠。使得墨家在秦漢大統一時代逐漸式微。而漢武帝獨尊儒術,打擊遊俠的政策,更是讓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但正所謂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的漢帝國已然呈現出春秋爭霸的趨勢。或許正是讓墨家重返歷史舞臺的大好時機。
於是由木匠聯想到墨家的蔡吉試探著向賽魯班問道:“馬伯可知墨子?”
“不認識。”賽魯班乾脆地搖頭道。
蔡吉心想現在不認識不要緊,日後你總會認識的。須知此刻蔡吉的腦中已然萌生出了要重建墨家的念頭。雖然要這個念頭現下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框架,但可以先打下基礎再說。所以蔡吉跟著又問道:“馬伯,汝與汝弟子可有幼童?”
“幼童?有。”賽魯班掐指算道:“老夫有一孫兒剛滿六歲。大徒弟長子十二歲,麼子七歲。二徒弟亦有一十歲幼子。”
“本府現下在府裡開設一間學堂,馬伯若是不嫌棄的話,可讓工匠們將自家孩童送來太守府唸書。”蔡吉誠心邀請道。在她看來讓工匠子弟學習文化知識,就是在培養未來的墨者。
賽魯班一聽小太守要教自家子弟唸書,哪會有拒絕的道理。只見受寵若驚地他連忙匐拜叩謝道:“送來,一定送來。能在府君府裡唸書是那些娃福氣。老夫在此替娃兒們謝過府君大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