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節 徹底孤立,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蔡吉來說擺平管統並不代表東萊就真的已受袁紹保護。事實上在蔡吉許諾的糧草上貢之前,一切都還只是她與管統私下間的口頭承諾而已。正所謂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勢力與勢力之間的紐帶關鍵還是在“利益”二字上。因此蔡吉在與管統會面後第二天,便趁熱打鐵著將一干東萊上層招到太守府商議出海與三韓貿易一事。由於蔡吉之前已同太史慈、段融等人定下出海計劃,之後又就同三韓貿易一事與管統達成了默契,故眼下她所要說服的人就只剩下了段奎與黃珍二人而已。

“如此說來,小蔡府君是打算派船隊前往三韓收購糧草?”

太守府廳堂上,聽罷蔡吉一番有關海洋貿易的遠大展望,段奎並沒表現出太多的驚訝,也沒有顯得特別的激動,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向蔡吉問了這樣一句。

而此時的蔡吉既從這老兒的臉上讀不出更多的訊息,也不知道段融是否已將與那晚所發生之事告知段奎。不過就算是如此,蔡吉還是照著她事先已準備好的說辭向段奎點頭回應道,“是,本府正有此意。”

面對蔡吉壯志躊躇的回答,段奎卻掃了一眼她和太史慈,不緊不慢地說道,“若說泛海購糧以解糧荒本無可厚非。只是三韓諸國曆來只與平州諸郡通商。東萊若貿然前往三韓購糧,恐引公孫度不滿。”

段奎的這番話,可謂是一針見血。確實,對東萊來說,與三韓貿易最大的阻礙不是兇險的海洋,不是航海技術,不是思想上的束縛,而是隔海相望的公孫度勢力。或許公孫度在史書上並沒有留下驕人的戰績。但初平元年的那場跨海進攻卻是東萊人抹之不去的一段苦澀記憶。不過也正因為知道這段歷史,蔡吉才會特意前往圓通寺找管統尋求幫助。

這不,段奎的話音剛落,坐在他對面的管統當即便介面回應道,“段老此言差矣,這北地又不是他公孫度一家稱雄。東萊雖弱,但只需尋一強援做靠山,又何懼這玄菟小吏!”

公孫度少時隨父遷居玄菟郡,並在該郡出仕但當胥吏。管統稱公孫度為玄菟小吏,無疑是在譏諷其出身低微。而如此傲慢之言聽在段奎、黃珍兩人耳中卻有著另一番深意。管統雖是袁紹派來的人,但在段奎、黃珍的聯手打壓之下,他一直都不敢明目張膽地在東萊為袁紹搖旗吶喊。但此刻管統既然敢如此強勢地提出東萊需要找靠山。這就說明他在東萊已經有了新的助力。

究竟是誰在給管統撐腰呢?段奎在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下之後,不禁將目光偷偷定格在了蔡吉的身上。難道是這女娃兒在暗中搞的鬼?也難怪段奎會如此猜想。須知前一任蔡太守施政一向謹小慎微,鮮有張揚之舉。故東萊郡才能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獨善其身。可自打蔡吉做了太守之後,卻每每曝出驚人之舉,使得東萊郡想不引人注目都難。當然蔡吉所提的那些計策都是在為東萊百姓著想,想且都能取得顯著的成果。故只要不傷及豪紳富戶們的利益,段奎一般都會選擇支援蔡吉的政策。哪怕上一次明知蔡吉聯手賽魯班擺了眾豪紳一刀,但看在這水車確實能提高糧食產量的份上,段奎也沒同蔡吉多做計較。

然而這一次蔡吉所提的泛海與三韓交易,卻不同於她之前所提的以工代賑、興修水車之策。須知,商賈出身的段奎當然知道這是一條解決糧荒的妙計。事實上,之前長子段融也曾向他旁敲側擊提起過這事。卻最終還是被段奎給一口否決了。原因很簡單,同三韓貿易雖然能為東萊帶來豐碩的糧草,但此舉所冒風險實在太大。倘若東萊獨自同三韓貿易,那勢必會引來公孫度的不滿,甚至攻擊。但若是東萊為與三韓通商而向公孫度臣服,那又勢必會同袁紹對立。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像剛才管統暗示的那般透過投靠袁紹來抵抗公孫度。

總之東萊一旦出海同三韓通商,就必須得要選擇一個勢力來投靠。如此一來東萊便再也不能像現在這般在亂世中獨善其身。並且照目前北地的局勢來看,雖說袁紹與公孫度之間還隔著公孫瓚的勢力,但袁紹一統北地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因此無論東萊投靠公孫度也好,投靠袁紹也罷,日後終將會被捲入諸侯間無休止的爭戰之中。而這正是段奎不想看到的結果。

於是抱著寧願捱餓也不願招兵災的想法,段奎斷然否決道,“正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東萊就算求一強援做靠山,也難保免遭公孫度軍的報復。老夫以為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段老此話太過妄自菲薄。吾東萊好歹有太史將軍這等驍勇之士坐鎮,且幷州與東萊隔海相望,公孫度渡海來攻必定帶不了多少兵馬。如此這般,吾等又何須畏懼這玄菟小吏來犯。”管統不甘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