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柳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節 以和為貴,鳳穿殘漢,黑色柳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誠然段芝陡然認真的樣子讓蔡吉多少有些不習慣。但她相信像段芝這樣的人一旦許下諾言就不會輕易違背。畢竟現下蔡吉手頭上要處理的事實在是多,能分包出一件算一件。既然火藥的研製有段芝全權負責,蔡吉便樂得坐收其研究成果。更何況就算段芝不慎將火藥的方子洩露出去,蔡吉亦不覺得會造成啥大麻煩。須知就算蔡吉此刻不引入用火藥打仗的理念。歷史上到了公元228年,即魏明帝太和二年,魏軍照樣會在陳倉用火藥武器“火射連石”擊退諸葛亮統帥的蜀軍。故而火器的出現對東漢末年來說只是早晚的事。
事實上,蔡吉在火器研製上真正握有的優勢,並非黑火藥的配方,而是來自後世積累數百年的熱兵器知識。正如自兩漢出現火藥雛形,唐宋火藥完善,直至明清火藥成熟,中國的火藥文化雖源遠流長,但在軍事應用上卻遠不及歐洲人。以至於千年之後作為火藥發明人的中國竟被歐洲來的後起之秀用長槍大炮撬開了國門。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中國人對火藥火器的應用一直停留在經驗學層面,而不是像歐洲人那樣形成一套系統的科學。
以火炮為例。早在公元12世紀,宋代就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到了元代,中國已經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而在明朝時中國不僅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達數十種。什麼“虎蹲炮”、“攻戎炮”、“無敵大將軍炮”、“毒火飛炮”、“飛摧炸炮”,聽著琳琅滿目怪唬人的。可具體一研究卻發現這些所謂的火炮大多是用來發射鐵彈子或是用來縱火的,不僅殺傷力有待商榷並且造價還很高。且從明清兩朝引進推崇歐洲火炮,就可以看出本土研製的這些名字花俏的火器在實戰中的效果確實不怎麼樣。
反觀歐洲在14世紀上半葉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義大利數學家n.f.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還採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透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家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線理論和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1611~1632),採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家使用了榴彈炮。可見歐洲火炮的發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且擁有理論體系。
蔡吉既然擁有一千八百多年後的知識,自然不會再走華而不實的老路。正如蔡吉或許不認識n.f.塔爾塔利亞,但她一定知道火炮45°射角發射效果最好。蔡吉或許不是很清楚古斯塔夫二世的戰績,但她多少知道炮兵應該獨立。
總之眼下的蔡吉只是向漫長的熱兵器之路邁出了很小很小的一步。之後熱兵器的研製,以及對冷熱兵器混戰戰術的研究,還需要蔡吉同這個時代的俊傑們共同努力才行。倘若現下只為一張小小的配方單子就瞻前顧後,那蔡吉與歷史上那些藏私的煉丹術士也就沒啥區別了。
故而蔡吉在與段芝商討了一番火藥製作方法之後,便起身告辭打道回府了。或許是之前在徐州達成的共識起了作用,這段時間段奎對蔡吉的監視放鬆了不少。當然也可能是段奎這會兒正忙著利用蝗災兼併土地、招納壯丁,沒空來管蔡吉在做些什麼。
總之當蔡吉回到太守府時,再也沒了那種被人在暗中窺視的感覺。於是在回到後院之後,她立馬就讓鈴蘭去把張清找來。話說,自打上次交代張清留在黃縣暗中,也已過去大半個月了,蔡吉對這大半個月來黃縣發生過什麼事還是很感興趣的。
不多時張清便來到書房外向蔡吉行禮道:“小主公,找清有事?”
“張大哥,無須多禮。進屋說話。”蔡吉在將張清引入書房就坐後,沉聲問道,“不知吉離開的這段日子裡,黃縣可發生過像長廣縣那般剋扣災民口糧之事?”
張清聽蔡吉這麼一問,低頭想了想後作答道:“回小主公,派發糧食一事由管郡承主管倒並沒有發生剋扣口糧之事。不過自打小主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