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部分,還珠之榮尊天下,沸點123,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中學和大學,中學創辦者除了官府,還有很多富商大賈,在朝廷和全國總商會的倡導下,商人辦學在大清興起,學制兩年到五年不等,不同於小學的掃盲期,中學所學大多是專業性較強的科目。求學期間學子只需要付部分的資費,所欠學費在畢業後分若干年限還清,有官府做保提供就業職位,辦學的商家倒也不用擔心會收不回銀子。
小學和中學辦學數量不限,一般視各省府的人口和財務狀況而定,甚至鼓勵多辦學校。而大學——朝廷嚴格限制各省府只能有一所大學,所招學員多是中學裡的極優秀者和在某一學科上極有天賦的學子,招生要求極高,寧缺勿濫。後來人們將大清的這種教育制度概括為:小學求“廣”,中學要“專”,大學貴“精”,這種階梯式教育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大清子民的文化修養,另一方面,也為大清在最大程度上儲備了尖端人才。
二十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大清早在幾百年前就知道了這一點,難怪她能永遠立於世界不敗之地。
兵部的軍備改革讓大清陸軍開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禮部興辦“義學”亦廣受百姓好評。經過在山東等地試行,戶部也開始在全國推行佃農聯產承包責任制,僅一年,全國農業產量便翻了一倍。因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