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天下三國,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反董。這其中,除了曹操有政治頭腦和策略遠見外,其他十八鎮參與會盟的牧守,主要因為擺不平,氣憤董卓一人把整桌筵席全吃了,連殘羹剩飯也不賞一口,才帶兵來會盟的。
接著,群龍無首也不行,經曹操提議,那時用不著選舉,也無須乎差額,連舉手表決也沒有,這可實在省事,免傷很多口舌和腦筋。袁紹走馬上任,當了這次討卓聯軍的總司令,徑抵虎牢關挑戰。
袁紹不費事地就當上盟主,不是他武藝高強,不是他謀略英明,而是曹操的一句話。他說:“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於是眾皆曰:“非本初不可。”實際上是沾了他老子孃的光,靠爹吃飯,當上一把手。
要說這次討卓,積極性最高漲的是曹操,革命性最堅決的是曹操,組織才能、領導水平,最出色的也是曹操。實際上,他是靈魂,他是思想庫,他是統帥人物。可他覺得自己出身不好,官品也低,於是犯了一個可說是不得已的錯誤,把盟主位置拱手讓給了袁紹。當然也可以認為曹操是為了團結的目的,為了討卓的大方向,才這樣做的。但事實上曹操有他的心理弱勢,因為,門第出身,尊卑貴賤,是構成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維護封建統治的不成文的精神支柱。曹操深知,當時他要是自薦為盟主的話,祖父還是中常侍,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