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部分,天下三國,漂亮格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是大非,當然是應該涇渭分明,否則還有什麼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區分呢?但是,若偏執到全憑意氣用事,疑慮到不講實事求是,狹隘到人皆為敵的程度,那麼,《古城會》將以關老爺人頭落地的結果告終。回顧歷史,甚至不久以前的文革,這種不死於真正的敵人手裡,而被自己人殘害的悲劇,難道還少嗎?
官渡成敗的秘辛(1)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實在是世相的準確描寫。三國期間,袁紹實力最強,稱得上是霸主之勢,曹操漸漸壯大起來,當然不買賬,於是,這兩個人明擺著要決一勝負。
在這個世界上,兩強相遇,彬彬有禮地和平共處,大概是不可能的。暫時的握手言歡,不是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例,但最後,總是要攤牌,要分個高低上下,總是這兩強中的一個要降服於另一個,這才相安無事。中外古今的一切紛擾,大則國家間的戰爭,小則人與人的矛盾,無不是由於這種降服與不甘降服的鬥爭而產生的。在利害面前,絕對意義的朋友,簡直是鳳毛麟角,都得根據自身的得失,來決定友情的深淺。所以,曹操和袁紹,雖然早年還算志同道合,但後來各霸一方,勢均力敵之後,誰把誰吃掉,便是這兩個人連做夢都放不下的事情了。
《三國志》對袁紹的評價是:“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