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 熟人,重生之軍閥生涯,花尾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章 熟人

正如宋先生說的那樣,將零星鬆散的革命機構合併成一個具備統一目標,統一思想的團體——民黨同盟,對**革命事業而言是一個騰飛式的飛躍。

另一方面,透過袁兆龍與伍廷芳的矛盾來看,這個強行整合到一起的民主同盟並不如想象中的那樣和諧,內部之間派系林立,貌似神離,恩怨不斷。

就這樣一個離心離德的團體怎麼能與槍炮在手的北洋抗衡?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找一個力氣大一點的人費些力氣也能折斷,而筷子裡面放進去一根鐵筷子,另外九根筷子與它牢牢的綁在一起,這就不會被折斷了,如何找到那根支撐起一切的鐵筷子和將所有人力量集中起來的那根繩子,化解和安撫這其中的種種矛盾,胸懷大志的宋先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權分治究竟能不能在**行得通,這個還是要試一試才知道結果。

袁兆龍總之認為不太可能會出現像是國外那樣,在議會上,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首相和議員爭執不休,甚至是大打出手,亦或者是*統政見與大部分議員不和,經過議員們的集體投票彈劾,導致*統提前結束任期下臺…

…袁兆龍認為這些情況在這個時代的**不可能發生,也可以說發生的機率很低很低,因為**幾千年的傳統便是皇帝一人執政,自古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一山不容二虎,幾千年的傳統觀念是不可能會被忽然間改變的。

“民主”一詞經過革命黨多年堅持不懈的傳播,老百姓也懂了民主就是自己當家做主,國家大事商量著來的意思,是一個新鮮詞,也高興了好久,但事無三日之好,革命黨與北洋持續一個多月的國運之戰,以及清廷的倒臺,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死了那麼多的人,流了那麼多的血,老百姓們甚至都不記得革命黨和北洋爭天下打仗的原因是什麼了!

民主一次也被淡忘到後腦勺,都在等著看下一個皇帝是誰,在老百姓的眼裡,這*統就是皇帝,該納的稅一分錢都少不了繳,見了面還得要三拜九叩。這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操之過急,太過激烈,引發下一次戰爭的可能性最高。

袁兆龍不希望看到下一次戰爭的發生,湖北也無力再參與任何形式規模的戰爭,現在的湖北ZF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財政危機,不斷增加的赤字壓力幾乎讓袁兆龍喘不過氣來。

剛剛透過反腐雷霆行動挽回了老百姓的民心,袁兆龍不想透過增加稅收這等下策來解決一部分問題,唯恐再失民心。儘快恢復生產力是當務之急,再來一次湖北之戰的話,湖北軍ZF就可以直接宣佈破產了。

袁兆龍本想透過鄭少成的關係看看能不能從相熟友好的其他地方革命ZF那裡拆解些錢來緩緩危急,不過自己已經與伍廷芳關係鬧僵了,這個想法也不可能實現了。

反正幾次三番的借不出錢來,貸不出款,袁兆龍也已經習慣了,大不了,自己這個司令帶著部下們一起去江裡撈魚、下礦挖煤、上山伐木,怎麼還弄不出錢來!

急也沒用,車到山前必有路,先勒緊褲腰帶撐過這個1912年再說吧。

“宋先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心懷百姓的好人,只可惜,這個時代裡,壞人太多,好人未必會有好下場。”

這是袁兆龍在離開教堂的時候當著徐紹禎的面說過的最後一句話。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是第二次來上海了,第一次是去南京為了見孫先生,路過上海,特地停下看看,這一次也不著急回湖北,索性就在這裡多待幾天,徐紹禎也放下了手裡的事務,專程陪著袁兆龍在上海灘溜達,英法俄美租界來回轉。

袁兆龍傳奇的武昌起義之旅成了一段佳話,成為一段佳話,廣為傳頌。

徐紹禎侃侃而談,給袁兆龍講述了一段不亞於他的同樣勵志的經過:武昌起義槍炮聲一響,帶動了全國性的起義浪潮,漫天的革命烽火,各地紛紛響應,新軍第九鎮駐紮在南京,鎮統制徐紹禎率領麾下第九鎮全體在秣陵關起義。

與武昌起義不同的是,袁兆龍率領的湖北新軍擊敗了湖北新軍司令張彪,逼死了總督瑞澄,將勝利的旗幟插在了武昌的城頭上。但陣亡了三百多弟兄們的第九鎮起義軍卻沒能打敗北洋悍將張彪駐守的雨花臺,秣陵關起義失敗,但拉開了江浙滬光復之戰的序幕。

秣陵關起義失敗後,上海同盟會策動江浙滬三軍聯合作戰,正式成立江浙滬聯軍,總司令為徐紹禎,總兵力約兩萬餘人的聯軍兵分三路,激戰紫金山、血戰雨花臺、收復烏龍山、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