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零七章 大改革(二),重生之軍閥生涯,花尾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日不同往昔,群雄並起,三強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難得一見的權力空窗期,鄂、奉、直誰都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和底蘊,可誰都無法互相消滅彼此,只能各自等待機會,不敢輕舉妄動。這種局面在馮國璋或者是段祺瑞當權的時候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段祺瑞的下野,導致了原本“一超多強”的格局被打破,三大軍閥並立,眾小軍閥們附庸的時代依然降臨,除了混亂之外,再找不出其他的
詞彙來形容這段時期。袁兆龍平定了桂地,與孫先生主導的粵系達成共識,威懾了滇系,大西南一帶再無威脅,徹底平定後方,除了江東地區仍是皖系軍閥和直系的部分地盤之外,毫不誇張的說,袁兆龍幾乎已經一統長江南岸…
…
外患暫時不是問題,內政急需解決,這也是多年的戰事積累所導致的後果,已經到了袁兆龍無法忽視的地步。
袁兆龍還記得當年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所記載的一句話,壓迫近代時期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
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人民生產力是必須之行,可如何去做呢?袁兆龍犯了難,他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江湖郎中,能瞧得出你的病症,可沒法給你開出治病良方。
袁兆龍不是全能天才,你可以稱呼他為一個帥才,統領全域性,運籌帷幄,但要他兩軍陣前,指揮千軍萬馬,這就差點兒意思了。同樣的道理,不僅適合於軍務,也可以用在內政上,也是一個意思。術業有專攻,袁兆龍不是專業研究經濟和社會學的專家,身上也沒有外掛,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他依然會努力,儘可能的想盡一切
辦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如何解放土地的生產力,這是困擾著袁兆龍的一個難題之一,土地資源掌握在大地主的手中,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擁有著九成九的土地資源,大地主集團掌控著絕對的優勢資源,辛苦勞作的農民反而成了最
底層的存在,形成了剝削與被剝削階級。
如何才能讓大地主將土地資源釋放出來呢?來硬的?
袁兆龍直接否定了這個想法。
軍閥立身的根本乃是依靠上層階級所支援的政權,如果硬要從他們手中奪走土地的話,無疑是自毀根基。
……江漢平原乃是天下糧倉,這年頭,自己有飯吃就不錯了,能填飽自己肚子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哪來的多餘糧食充公上繳呢,這裡則不同,四通八達的水網,肥沃的土壤,以及那溫潤的氣候,支撐起鄂軍
南北征戰的軍糧九成都是由此地供應,現在糧食主產地出了問題,必然是繼而影響到整個鄂軍系統的運作,馬虎不得。
從荊州到江陵,袁兆龍乘坐汽車微服出巡,與黎元洪一道漫步在稻田小道上。
如今正是農忙時分,哪裡還能看得見金黃的稻浪,那原本應該孕育著稻苗的水田中,如今卻是乾涸枯乾,枯死泛黃的稻苗倒伏在僵硬破敗如蛛網的土地上。
“這是怎麼回事?”
袁兆龍從地上將稻苗連根拔起,不見絲毫水分,這說明這是被幹死的,心疼不已。可不遠處便是奔騰的漢江啊!
黎元洪望著這成片的稻田均是如此景象,不由得嘆氣道:“這便是亂世的不幸,眾生皆苦,不管是怎麼活,始終逃不出命運的這把枷鎖。”
黎元洪看著袁兆龍說道:“你營造出了一個盛世的表象,你所治理地區的繁華令旁人羨慕不已,可這繁華虛浮背後的光景便如咱們眼前所見,一切都是治標而已,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袁兆龍沒有說話,預設了黎元洪所說的一切,沒錯,他說的都是事實。
“老鄉。”一個農民扛著鋤頭,從他們兩個的身邊路過,袁兆龍連忙將他叫住。
“咦?二位老爺,不像是本地人吧?”農民回頭看著這兩個人,穿著乾淨利落,一老一少,老的穿著灰色長衫,少的穿一件淺藍長衫,透過氣質看起來不像是讀書人,倒像是有錢人……
袁兆龍說道:“老鄉,我跟我爹是生意人,路過此地,瞧見這裡的莊稼為何都荒死了?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呢?”
袁兆龍沒有亮明身份,而是隨便的編纂了一個父子的身份,不過他們兩個的年紀對比,說是父子也沒問題。
“唉,怎麼說呢,都是給逼得沒法子了,若是有活路,誰會扔下地不管呢!”
“哦?到底何故,與我細細講來,就當是個故事聽聽也好。”
袁兆龍從口袋裡掏出來一盒洋菸卷,遞給他,上面還印著美人。農民頓時瞪大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