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 擴軍,奮鬥在美國,東方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群人是在崇禎皇帝走後很久,才發現皇帝不在的。撿到皇帝離走前丟下的大萌國建國詔書,一群文臣紛紛傳看,並引以為最大的罪證紛紛開始對大萌國唾罵——這大萌國粗鄙無知居然沒有禮部,居然公開造反,讓我等學了一輩子聖人之言的傢伙去哪呢。
這夥人其實學了一輩子聖人之言,但是實踐上呢,大約也就學到了一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真正的大儒,其實是不去朝廷受那份罪的。
皇帝上朝議事,本來是想解決問題,可是偏偏每次上朝都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後來崇禎喜歡在平臺面見臣子,而明朝的前兩個皇帝,一個乾脆不上朝,另一個將朝政託付給太監。
本來早朝就要早起,要是早朝的議事沒用,皇帝還要去做那裡幹嘛。崇禎經常被臣子誇有聖君跡象,雖然忽悠的飄飄然的,可是崇禎也不傻。面對陝西局面潰爛,這些人沒一個有想法的,也沒有一個敢於擔當的。大家都是自說自話的開始攻擊政敵,讓別人來擔責任。
還有認為現在北部數省大旱,皇帝應該下罪己詔的。這也讓崇禎很不高興,但是人家說的還是有道理的,皇帝是天子嘛,老天爺不下雨,那就是皇帝的老爹不給面子。有道是父債子還。所以,皇帝應該為大旱負責,下罪己詔。
有了眾多的共享女友,不,是智慧機器人的幫助下,在明朝朝廷的吵嚷聲中陝西大萌國附近忙碌的春耕終於過去了。這一次春耕,陝西用的是抗旱型的玉米良種——從美國買來的。輔以當地的特產小米——小米也是抗旱作物營養價值也高,但是產量就比較可憐了。
除了作物,還有一些抗旱的果樹苗,也在路邊和田邊地頭也種了下去。北方缺乏缺乏樹木的現象,在明朝已經很嚴重了,因為大家幾千年來都是砍柴伐木打造傢俱房屋等,又沒有及時補種,樹林自然越來越少。
明清兩朝,在京城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街上到處是馬糞人尿,這種衛生環境,到了崇禎十六年發生大瘟疫,也就不奇怪了。
過了農忙季節,這邊大萌國又開始徵兵擴軍。因為有了根據地,所以,根據地是要守的。同時還要四處出擊,佔領更多的地盤——現在陝西境內已經是救世軍一家獨大了,剩下的還有一部分官軍和流寇佔領的地盤,未來救世軍甚至出兵河南和山西,現在這點兵力肯定是不夠用的。
雖然大萌國治下有百萬之眾收攏來的流民,不過,春耕時期這些人大部分安排了土地或工作。只要有勞動能力的,那就按照勞動技能進行分配。計劃經濟的好處是,沒有閒人。
就是能走路的老頭老太太,也被僱用起來,管理城市的衛生和防火安全或是做些朝陽群眾的巡查等工作。實在沒有勞動能力的,需要人照顧才能生活下去的,那些送入養老院由國家負責撫養——因為幾乎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工作(城裡的家庭也是不開火的,工人們吃工廠食堂,學生們吃學校食堂),就是家中有癱瘓老人也不可能有人照顧生活,送養老院集中撫養也沒什麼不好,甚至有一些婦女就是因為家中老人在養老院中,才肯去養老院工作。幼兒園裡面,一個老師能照顧幾個孩子,但是養老院裡面,平均要2個人才能照顧一個老人。
至於喪葬,農田裡是不能繼續埋人了,由政府找一塊塊風水寶地,建成公共墓園。火化得改革,大家都適應不了,也就算了,反正那些風水寶地都在山上或者鹽鹼地上面。為了推行及簡葬習俗,棺材也由政府包了,統一定製。免得在這一塊進行攀比浪費社會財富。
村級單位,也都建立了幼兒園和初級學堂。僱傭農村婦女們照顧孩子和給學生農民做飯等。
各村都是實行大鍋飯制度,村裡的糧食統一種植,統一收穫,統一儲存。這樣就奪走了原本各家家長和各姓族長的經濟權力。因為有高產種子和化肥供著以及後面有國家頂著,也不用怕人們吃不飽——但是如果整個村子一起消極怠工的話,那餓肚子是活該了。
工農業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一時間,救世軍五萬兵力有些進攻不足。救世軍的地盤不是世外桃源,出征前各地總要留下幾千守軍防備流寇官軍,這十個縣市就是兩萬多小三萬守備軍撒下去了。
根據張誠和中山玉子的推斷,這時候的明朝朝廷,還是能聚起十幾萬大軍的。雖然絕大部分戰鬥力幾乎不值一提,不過,怎麼說也是十幾萬人,而且,農民軍前期也被殺得很慘的,連前闖王高迎祥都兵敗被捕。可見,崇禎初期的官兵戰鬥力還不是負數——面對關外的後金主力的時候,差不多就是負數了。
到時候武官爭相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