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識
老羊吃嫩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識,江湖風雲錄之六扇門風雲,老羊吃嫩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樣,這次是我贏了吧?”見到莫凡開啟門,那道士沒有半點打擾別人的自覺,反而扭頭對著邊上的和尚說道。
“還有沒說是你們道家的,你又怎麼能說你贏了呢?”那個胖胖的和尚反駁道。
“既沒有剃度,身上也沒有半點的佛門氣息,難不成還是你們佛家的人?”那個一身破爛道袍的道士,一臉不屑地說道。
“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倒要說了,他身上不是也沒有你們道門的痕跡嗎?又怎麼能說他就是你們道家的呢?”
“既然不是佛家的,那自然就是我們道家的了,難不成還是別的人嗎?”
“我倒是不敢確定,也不知道你是哪來的自信的?”那個和尚一看就知道莫凡並不是佛家之人,所以也就不再糾結於莫凡是不是真的是佛家的人,反而抓住莫凡,也並不是道家這一點。
“我說,你們是不是真的看不到我站在這裡?”看到兩個人旁若無人的吵了起來,莫凡心中的火氣越來越大。
畢竟莫名其妙的被別人敲門,然後開啟門之後,這兩個人又當著自己面大吵大鬧起來,到現在才生氣,已經證明莫凡的涵養很不錯了。
那瘦高道士拱手作揖,口中呼道:“道長慈悲。”
站在道士旁邊的胖和尚這時也反應過來:“阿彌陀佛,見過這位施主。”
看著向自己行禮的兩個人,莫凡一時一個頭兩個大起來,想不到兩個剛剛還吵得不可開交的人,現在怎麼突然就一致的向自己行禮了。
“那個,慈悲,慈悲。”畢竟是那個道士先給自己行的禮,所以莫凡也就先向那個道士回禮道。
在向那個道士打完招呼之後,莫凡十指伸直,舉至胸前,身子略下躬,頭微微下低,對著那個和尚回了一句“阿彌陀佛”。
“看看,道友分明是先和我打個招呼。”見到莫凡對自己回禮,那道士得意洋洋地對和尚說道。
“那還不是因為你不要臉的搶先對人家打了招呼,人家迫不得已才和你回了禮的。”那和尚撇了撇嘴,分外不讓的說道。
見到兩個人又吵了起來,莫凡反而長出了一口氣,心道:“還好沒弄錯,幸好以前在網路上逛得多了,對於這些冷門一點的知識也知道一點。”
莫凡為什麼這麼慶幸呢?就是因為那個道士和他打招呼的時候,口中說的是道長慈悲,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量天尊。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莫凡還真的知道一點。
當時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廣播電臺常播出某著名評書藝人所說的傳統評書。書中道家人物出場時,每以“無量——佛”為口頭稱號。後來在一次政協會上,評書藝人恰與千山無量觀許信有大師同在一組,於是大師向藝人提出建議:道家不稱佛,所以“無量佛”不宜用於道家人。而藝人為了評書的需要,懇請大師解決一個類似於“阿彌陀佛”的四字用語。大師無奈,但又念其評書為世間之藝術,與玄門並無相干,遂告之以“道教尊神稱天尊”。評書家觸類旁通,於是“無量天尊”就這樣產生了。
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各地區有威望的老道長們相繼羽化歸去。
與此同時,社會上很多觀念也在急速更新。在此“大氣候”影響之下,教門內道友們的思想及思維方式也開始由原來的墨守陳規而漸漸轉向了追求外相上來,對新事物的接受也就快得多了。於是“無量天尊”這個帶著幽默味道的藝人用語,也從最初的“頑皮話”而漸成為“合法化”了。
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提起道教,想到的就都是“無量天尊”。
若是在現代的時候,你和道士這麼招呼,估計他們也都聽習慣了。但這裡可不是現代,而是古代的宋朝。你和道士們這麼打招呼,簡直就是類似於在挑釁他們。一個不好,脾氣暴躁的估計都得和你打起來。
雖說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打招呼方式而已,道教講究自然無為,道長想必也不會計較那麼多的。如果你真的這麼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如果道教不講規矩的話,那道教也就不會有什麼三皈五戒,三不言,三不問,“無規矩不成方圓”,“凡事皆須循理,外相亦須適度”,之類的了。
“你們兩位還是先進來吧,站在外面就吵起來,也太丟兩位大師的面子了,讓人看見了多不好!”雖然已經解決了稱呼的問題,但看到兩個人又吵了起來,莫凡還是一陣頭疼。
但畢竟莫凡也只是初到此地,對於兩人的底細還沒弄清楚,所以也只能軟言相勸,先把他兩個弄到屋裡面,再一打聽他們的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