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火龍果
寄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1章 火龍果,誰懂啊!剛回山裡種田就遇上天災,寄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說秋雨不影響有棚子的作物,可陰雨天還是不利於作物的生長,容易生病和長蟲子。
孫奶奶看著時間有些著急,恨不得自己也下地去幫著幹活。
兩人不慌不忙的從種植地下室裡弄了一臺手扶拖拉機出來,安裝好合適的前掛犁耙,一個下午就把地給開出來了。
孫奶奶都愣了,指著外頭那轟轟作響的拖拉機問自己的老姐姐:“這就是你說的在山裡沒人幫襯的兩個小可憐蛋?”
馮老太太也傻了,她也不知道自家的小侄女還有這樣的機器,只知道有個手持的收割機,後來去到村寨搬東西的事情就沒怎麼細說了,只說找到了蠶種和桑樹。
就連這火龍果都是後來了才知道的。
馮老太太用籤子插了一大塊火龍果遞給自己這老妹妹:“這下是真不用咱們操心了,來吃果子吧。”
關於吃的方面,這段時間兩個老太太別的不說,就這火龍果真是吃得舒坦。
後院裡趙葉青種的幾株火龍果現在已經陸續開始結果了。
最早的一批已經採收,果肉又甜又細膩,放在冰箱裡,饞了就拿一個出來剝皮吃掉,解暑解饞還飽腹,在炎熱的夏秋交替之際,吃不下飯這東西還有開胃的作用。
火龍果相對來說耐儲存,趙葉青把一大袋子放進了冰箱裡冷藏起來,打算等過段時間送老太太們回去的時候拿到城裡送人。
到了現在九月中旬,火龍果還在不斷的生長掛果。
這種水果兩人沒種過,兩位老太太也沒種過,眼瞧著吃掉一批又結一批,趙葉青才趕快去查農學書籍,這麼高產莫不是他們這品種變異了不成,或者是什麼特殊品種?
看到資料上的介紹之後,大夥才知道這火龍果就是這樣的,每年能開十幾次花,也就能結十幾次果子。
火龍果的莖葉就像是仙人掌那樣的,邊緣波浪條紋狀,每一個波浪起伏的‘浪頭’之間都會開花結果,可想而知能有多少果子,這產量太嚇人了。
(此處有圖片) 怪不得前幾年地裂之前,在網上看到桂省的火龍果便宜的時候低至五毛或是一塊錢一斤。
趙葉青還問了下兩位老太太,這火龍果的種子要不要也給城裡捎一份,主要是不知道城裡是不是已經在種植了。
孫奶奶是知道得最清楚的,立刻就點了頭:“城裡沒有,倒不是弄不到,這東西種子易得,去到產地城市肯定能換到,只不過現在誰也想不到這上頭來,還是以糧食為主,但是你給了,種植部一定會種上。”
就像趙葉青之前在草甸的時候那樣,解決了最開始的基本生存需求,就會開始追求精神上和肉體上的享受。
以他們國家的人民幾千年來的文明就可以看出,吃好吃的,就是對於他們精神和肉體的雙重享受。
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他們更愛吃也更會吃了。
“只不過可能不會種很多。”孫奶奶戴著老花鏡,把書拿的遠遠的,研究火龍果的資料,“上頭寫了,這東西只要有充足的光照就能不斷開花結果,光照是高產的關鍵...可城裡的環境也許並不算多麼合適。”
穆奚用手機連線上電腦,把手機上的三維立體地圖給傳上去,滑鼠拖動著介面,放大的畫面清晰可見,在城市的周圍是幾面高聳的大山。
“就是這個原因了。”馮老太太指著地圖說:“咱們這個城市和川省的成市有些相似,雖然說不是像那邊盆地那麼凹陷,可週圍的山體把陽光阻隔,每天的日照並不算很適合火龍果的生長。”
日照?
趙葉青微微側頭看向窗外,院子裡三百六十度的環繞炙熱太陽光曬的人腦子發暈。
怪不得他們這火龍果長得這麼好呢。
在旁邊一直沒怎麼說話的穆奚突然轉頭看向兩位老太太,開口:“要是我們這裡大規模的種植火龍果,您們覺得可行嗎?”
“光照上是可行的。”馮老太太和孫奶奶對視一眼,兩人的想法一致,孫奶奶接話:“可是海拔上有些不太行。”
火龍果的種植溫度最好是全年平均溫度在十八度以上,海拔在八百米以下才適宜。
種地,除了講究技術技巧,還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不行。
趙葉青知道穆奚會這麼問是因為前段時間自己突然想到的,想要做些什麼營生能讓他們在山裡也賺到錢才會這麼問。
她想了想,也問:“那在您們看來,我們這草甸上能種些什麼比較好?”
趙葉青也不藏私,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