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天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君臣問答2,大秦攝政王,風姓天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嗯!” 微微點頭,秦王政朝著李斯,道:“這件事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你作為我大秦長史,兼任廷尉,此事由你負責!” “諾。” 點頭答應一聲,李斯心中極為感動,他入主廷尉府,已經數年過去了,這些年,他雖然升遷成為了長史,但依舊兼任廷尉。 長史只是通往秦相的必經之路,但是,大秦廷尉府才是實權官署。 從當初秦王政任命他為廷尉時,李斯肩頭便壓上了一座沉甸甸的大山。 從走進廷尉府正廳的那一日起,李斯油然生髮出一種鮮明的預感: 這裡,將是自己人生功業的真正開始。 因為,李斯清楚地知道,新的天下需要什麼,秦王期冀自己做什麼,自己又該當做什麼。 在變法之後的大國,廷尉這一職位極其顯赫。 廷尉僅次於丞相、上將軍之下,居於其他大臣之首。 更重要的,廷尉府是秦法的實際運轉軸心,是秦法的威權凝聚之所。 唯其如此,在朝,在野,乃至在整個天下,廷尉府都是秦國之所以為秦國的標誌,猶如戰場標有姓氏的統帥大旗。 沒有秦法,秦國不成其為秦國。沒有廷尉府,秦法不成其為秦法。 若將大秦廷尉府的實際職能與延展職能綜合起來,至少具有四個基本方面的職能權力: 其一,執法行法,也就是具體地執法審案,以及隨時推行新的法令; 其二,法教,轄三級法官,為朝野臣民宣法,並隨時回答種種律法疑難; 其三,籌劃修法立制,法令需要修訂,抑或在擴張的新領土要推行新法,都須得廷尉府事先籌劃;其 四,領銜執法六署(廷尉府、司寇府、憲盜署、國正監、御史署、刑徒署)。 會商行法涉法之國策方略。 要知道大秦,從商君變法以來,凡事皆有法式,政事與國計民生之謀劃,無不與律法有關係。 包括商市稅金、關卡盤查、農田賦稅、河渠澆灌、工程徭役、獎懲查處、軍功查核等等等等, 凡有疑難糾紛不能解者,最高的仲裁便是廷尉府會同六署會商,再報秦王政決斷。 事實上,大秦國事繁多,秦王政極少能親自決斷涉法事務,除非事涉根本又有爭議,其餘法事無不由廷尉府主持決斷。 實際上就是說,在大秦,只要廷尉府不停止運轉,任何其他的官署癱瘓都不足以影響大秦朝廷的運轉。 如今滅國大戰已經開始,山東六國,已滅四國,此時,李斯已經清晰地看到了大秦朝廷面臨的重大抉擇。 這意味著,大秦的廷尉府,將會變成整個天下的廷尉府,成為大秦接下來,除了國府官署之外,最為龐大忙碌的一個官署。 正因為如此,李斯對於滅國之後的情況,多少有些想法。 這個時候,李斯起身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恭敬遞給秦王政,道:“王上,這是臣制定出來的方略,特請王上過目!” 從李斯手中接過帛書,秦王政開啟鋪在長案上。 定國圖治十大方略: “一,典章諸事:大秦兼併六國,統一中原,乃是一個重生,一個前所未有的國家,當議定君號,朝儀,禮法,服飾,文書制式等。” “二,國制諸事:天下治式官制更新律法一統等。” “三,文教諸事:統一文字制定統一言語為雅言,廢除詩書建立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教育!” “四,連線山東諸地:連線馳道,開闢直道,同一車軌,將天下徹底的掌控在一起。” “五,同一度量衡三器各立校正之具等。六,掘六國堤防,通天下河渠,行農田水法等!” “七,定邊諸事:制定針對於南方百越西方羌胡北方匈奴的防禦以及進攻軍略!” “八,息兵諸事:如今我大秦兼併天下,自當收天下兵器,去天下私兵,除天下之盜!” “九,根除復辟,徹底解決六國之王,六國王族,六國世族等問題!” “十,墮六國王城,除六國宗廟,安聖賢后裔等!” ......... 當秦王政看完帛書上列舉的事項,眼中爆發出一抹精光。 這十項,確實是大秦當下最需要解決的事情。 對於大秦的未來,他心中自然也有一些想法,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他需要統籌天下,分在這上面的心思很少,很多事情,都是一個想法,尚未形成這樣的概念。 但是,這些李斯都想到了。 心念電閃,秦王政朝著李斯,道:“愛卿大才,如此列舉,讓寡人大開茅塞!” 聞言,李斯笑了笑:“王上,這不過是廟堂歷年共識,臣只是將其整理了出來!” “關於具體之法,還沒有謀劃而出,需要集結大秦文武來謀劃,以策萬全。” 說到這裡,李斯話鋒一轉,道:“王上,當下最緊要的還是滅國之戰,剩下的東西,我們有的是時間來完成!” “只要撫慰老秦民眾,與封賞功臣以及大秦銳士,安定天下人心!” “到時候,我大秦大勢在手,自當無懼一切風浪!” 這一刻,秦王政也是點了點頭,道:“只有老秦人,大秦銳士,天下人心安定,中原縱然有事,我大秦也當立於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