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天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9章 設大營以鎮諸地,設年限以制文武。,大秦攝政王,風姓天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次就已經夠了,趙術不想再經歷第二次,他心裡清楚,每個人都代表著各自的勢力,這個天下,沒有絕對的黑與白。 只要大秦群臣,以及天下黎庶,不違背秦法,不牴觸大秦朝廷,他不介意給天下人一條活路。 他經歷過底層的生活。 所以,趙術更清楚,底層人的生活,到底有多苦,這也是一直以來,他雖然有心改變秦法,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的原因。 秦法確實森嚴,但,秦法也是大秦群臣以及大秦勳貴頭頂上,懸掛著的一柄利劍。 在大秦,舉國上下,一體同法。 自商君以來,惠文王堅持法制,一直到昭襄王鐵碑約法,喊出了那句,振奮人心的,王不枉法,法不阿貴。 大秦這些年,因為秦法而處決的,民眾遠遠少於貴族。 在大秦,唯一一個超越了秦法,只有秦王。 但是,秦法是為了穩固統治,所以與秦王利益一致,所以,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牽扯著秦王。 “寡人知曉你的心思,但是,大秦現在不當變,有些時候,穩定比什麼都重要。” 秦王政抿了一口茶水,朝著趙術意味深長,道:“寡人也清楚,天下萬千黎庶才是國之根本。” “但是,寡人不能將其喧諸於口,百年來,因為戰功,從庶民一躍而起,成為權貴的人,比比皆是。” “大秦銳士,是大秦的根基,這一點,你要始終謹記!” “諾。” 點頭答應一聲,趙術神色複雜,他多少也清楚,秦王政肩頭上的壓力,猶豫了一下,道。 “王上,還是讓長公子,為王上分憂吧!” “王上對於大秦,意義太過於深遠,末將認為,王上已經保重身體,爭取像昭襄王一樣長壽。” “這才是對於大秦最大的貢獻。” 聞言,秦王政眼中浮現一抹欣慰,他心裡清楚,除了趙高提醒他天黑了,早些休息之外,也就只有趙術,才會說這些話。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縱然是扶蘇等人有心,也不敢。 心中念頭轉動,秦王政打量了趙術半響,道:“等滅楚之戰結束,然後你踏平諸越,想來以你的戰功,便足以封侯。” “等戰爭結束,你便替寡人監國,處理政務,然後寡人將全部的精力,要用到盤整華夏之上。” 抿了一口涼茶,趙術笑著搖頭:“王上,這件事,末將不擅長,也不適合來做。” “況且諸越滅亡,末將需要坐鎮南方,至少也得數年之久,只怕是幫不上王上。” 秦王政眼中浮現一抹肅然,他自然是清楚,南方的重要性,而且,趙術對於南方極為的重視。 沉吟了半響,道:“這件事,視情況而定,只是一旦我軍兼併楚地,征討諸越,到時候天下極大。” “在這個時候,依舊以咸陽為都,是不是有些偏西了?” 秦王政是一個極為的敏銳的政治建,他自然是清楚,一個都城偏西的壞處。 根本不利於大秦對於南方諸地的掌控,這個時候,他心頭便有一個想法,那便是將天下全部都掌控在王的手中。 聽到秦王政詢問,趙術眼中浮現一抹驚訝,隨即釋然,郡縣制度,顯然不是秦王政一念而出。 必然是秦王政與李斯這對君臣,早早就定下的策略,只是在天下一統之前,群臣都沒有得到風聲。 “王上,咸陽確實有些偏僻,但是,以大秦的情況,不適合遷都。” “至少在四十年內,兩代中,不能遷都,咸陽才是大秦的腹心之地。” 說到這裡,趙術長身而起,登上臺階,站在了巨大的地圖前,語氣肅然,道。 “其實,想要解決王上的擔憂,並非是沒有辦法。” 這一刻,秦王政將腰間的鹿盧劍拔出,遞給趙術,趙術一把接過,提劍指向地圖,道。 “等我大秦掃平天下,到時候,完全可以按照藍田大營一般,設定答應,以鎮中原諸地。” “在我大秦故土,設立藍田大營,以及京師軍以拱衛咸陽。” “與楚地,設立秣陵大營,以鎮東海諸越,攻破巴蜀之南,以及百越之地,設立句町大營,以鎮之。” “至於燕趙韓之地,藍田大營便可以兼顧,無需再設大營,在燕地薊城,改薊城為北平,設立北平大營。” “以鎮齊地與遼東,萁子朝鮮之地。” 劍鋒轉動,趙術最後落在臨洮之上,道:“若是,有餘力,可以在臨洮設定大營,以備將來西征。” “如此一來,縱然咸陽偏西,也足以讓王上掌控諸地。” “若是,如此做,與分封何異,一旦軍中大將起了異心,輕易就可以割地自立!” 秦王政眼神凝重,看著趙術,道:“寡人蕩平天下,就是不希望中原大地之上,再生戰亂之苦。” “我大秦,本身便是文武分離,武人不幹政,只負責行軍打仗,大營主將,只有練兵權,沒有調兵權。” “而且,朝廷掌控著錢糧,自然可以掌控各地大軍,在這個情況下,選擇任職年限。” “一方主將,一方行政官吏,不能在一個地方任職太久,比如,五年一輪替。” “如此一來,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