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姓天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對於占城稻的渴望,大秦攝政王,風姓天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彼此算計。 趙術手握肥皂,不怕巴清不上門,反正主動權一直都在他的手中。 其實,從一開始見到巴清,趙術就開始刻意引導話題,讓兩人不歡而散。 巴清與秦王政關係很好,而且,行商多年,在巴蜀之地,勢力很大。 這導致,巴清很是驕傲,這樣做的人,不好合作。 他要晾一晾巴清,這樣一來,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更好拿捏巴清。 相比於漠北與大月氏乃是與東胡之地,趙術更希望得到巴蜀之外的訊息。 只有拿捏了巴清,他們才能更好的合作。 “家主,府邸到了。” 鐵七將軺車停在車馬場,朝著趙術開口,道。 “嗯。” 從軺車上下來,趙術便走進了書房,他要將關於巴蜀之外的情況整理出。 趙術清楚,對於大秦而言,巴蜀之外,遠比隴西之外更有用。 若是他沒有記錯,一直沿著巴蜀而出,然後過了滇池,夜郎等地,繼續南下便是進入了中南半島。 而在那裡,有一年兩熟的稻穀,也就是後世人稱的占城稻。 占城稻最大的特點便是高產、早熟、耐旱。 一旦找到引入中原,便可以在中南半島以及楚地推廣。 根據典籍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 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在大秦,只能人工種地,收成全部依靠天氣。 這種靠天吃飯,往往是最不保險的,一旦天氣惡劣,往往會顆粒無收。 有時候,一次的春旱就會導致朝廷的糧食大減,而國人百姓也因此都捱餓。 而且最可怕的便是,這種情況一旦持續的時間長了,就會鬧饑荒,到時候場面就會更加控制不了。 在大秦,大多數的稅收都是依靠糧食....... 喝了一口夭夭送來的熱茶,趙術眼中掠過一抹精光,在竹簡上寫寫畫畫。 趙術記得清楚,由於受地域氣候差異的影響,中原大地上主要的糧食作物,便是南稻北粟。 大秦便是以粟為主。 但是,由於受生長週期的影響,一般如粟這等主要糧食作物均為一年一季。 這樣一來,朝廷唯一增加糧食產量主要依靠開荒拓田的方式。 但開拓荒地,常常會受到戰爭、氣候等環境影響,效率並不太高,糧食產量的提升速度很慢。 有時候,更是受到政策影響,朝令夕改,讓國人百姓得不償失。 而占城稻一旦引入中原,可以與中原大地上傳統的晚稻或小麥實現雙季輪種。 等大秦兼併楚地,便可以在楚地推廣種植,當然了也包括中南半島,以及百越之地。 若是從此形成雙季稻複種和稻麥輪作制在大秦各地推廣,這意味著糧食產量大大增加,糧食產量的增加,將會導致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曾經,占城稻的引進和推廣被稱為華夏的第一次糧食革命。至於第二次,則是原產於南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番薯的傳入。 這些作物普遍擁有耐旱且高產的特點,能在較惡劣的條件下生長,且不佔用平原耕地。 可以在山地、丘陵等複雜貧瘠的土地上種植,使可用耕地和糧食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從而導致人口數量暴增,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是,這些東西遠在南美,他目下根本無法取到,可是占城稻就不一樣了。 只要他謀劃了,就有成功的希望。 傳統的五穀種植,別說是人口暴增,就算是餓不死都做不到。 雖然西域三十六國,以及隴西之外的原雍州之地,戰略位置極為的突出。 但,大秦銳士,誰與爭鋒。 他們守得住。 等解決了中南半島,有的是時間來解決舊雍之地以及西域三十六國,徹底打通絲綢之路。 此刻,趙術案上的竹簡上,塗塗改改,只剩下了幾個字,往西,往南,以及烏氏倮,巴清。 一直以來,大秦對於這些地方的瞭解幾乎沒有,他們從都是著眼於中原諸國。 一夜無話,趙術書房中的燈火未熄,翌日,趙術與鐵七一道鍛鍊身體身體。 “家主,你這樣的操勞,徹夜未眠,然後又經歷高強度的訓練,對於身體不好。” 鐵七朝著趙術勸了一句。 “我知道,昨夜只是一個例外,想著事情,就睡不著,到最後,睡不著,就只能想著事情了。” 鍛鍊了一會兒,趙術覺得實在是扛不住,就朝著鐵七:“今日除了王上的詔令,其他人都告訴他們,我不在府中。” “諾。” 趙術走進寢室,倒頭就睡。 昨夜他想到了很多,特別是占城稻以及稻種,他可以推演,然後培育出更好的稻種。 當時,越想越激動,以至於徹夜未眠。 “鐵七,家主呢?”家老走了過來,朝著鐵七,道。 聞言,鐵七指了指寢室:“昨夜未眠,現在撐不住睡去了。” “家老,家主有言,除了王上詔命,任何人都說他不在府上。” “好。” 微微頷首,家老轉身離去,他本身趙術有事兒,但見到這一幕,他將嘴邊的話嚥了下去。 目送家老離去,鐵七鬆了一口氣,他清楚這件事兒,家老比他更適合做。 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