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洛陽伽藍記
肆意狂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6章 洛陽伽藍記,一首左手指月,唱飛全場天靈蓋!,肆意狂瀾,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話一出,林岡恍然大悟,滿臉不可思議。 “我的天,原來是這樣,我就說跟以前的華夏風聽著怎麼有些不一樣呢。” “原來玄機在這啊!” 可以說譚雲在發現這點後,整個編曲世界觀都有些被顛覆了。 之前陳安的華夏風,是中西結合,雖然也有西洋樂器,但是普遍華夏傳統樂器佔大頭,而且在其中都是起到靈魂作用的。 比如東風破的琵琶,經常用的二胡,還有幾乎首首都出現的古箏。 以此下來,大家也下意識的覺得,華夏風的歌,一定要有這些樂器,才能叫做華夏風。 這也被當做華夏風創作的要點流傳了下來。 可是今天,陳安給所有音樂人上了一課! 就算不用這些華夏傳統樂器,一樣可以做出華夏風的歌曲來! 華夏風是一種精神,一種靈魂,而並不是一種某一種樂器。 吉他鋼琴說唱,這些完全從西方引進來的東西,一樣可以用來創作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 “我今天真是被狠狠地上了一課,以前整理的那麼多創作華夏風要點,怕是又要推翻不少了。”譚雲苦笑著說。 “陳老師真是,我都找不到合適的詞能用來形容他了,他的創造力真是無與倫比。”林岡滿心感嘆的說。 而這首歌的評論也在瘋長,熱搜也在往外冒。 “前奏一響,一股淒涼悲哀感襲來,整首歌用低沉的曲調,讓我彷彿聽見了訴說著千年苦等的悲哀。” “每一句的詞都寫出了那延續千年的意難平,代入感之深,所產生的共鳴讓你彷彿置身於那場苦等千年不見故人的意難平中。” “確實,我真好想知道背後的故事啊,卻又怕那個故事太過於傷感。” “這首歌的歌名來源於一首詩,同時我感覺,陳老師也把詩中的一部分融合了進去。” “《朝中措·煙花易冷》風搖碧草雨紛紛,隻影待何人?” “江岸三春逝水,樓臺一曲黃昏。” “韶光暗度,煙花易冷,舊夢長溫。” “沉醉當年柳色,痴情落地生根。” 這詩一出,評論區頓時驚訝無比。 “哇,這首歌居然還有這樣的來歷,而且這首詩我都沒聽過啊。” “確實,陳老師的知識儲備是真的強,我除了上學學的那點詩,就再不知道別的了。” 而評論區在驚歎的時候,有人忍不住說道:“我總感覺陳老師這首歌,還有別的背景引用。” “可是我好像又沒找到,這個伽藍寺肯定有深意。” “其實我也感覺到了,這要是別人的歌,我也就略過去了,可是陳老師的歌,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寫一些東西。” “不行了,我實在忍不住了,沒人能發現,咱們就去問陳老師吧。” “好啊,一起去問問吧。” 這要是平常,按理說肯定有人在評論區科普起來,畢竟萬能的網友,就算陳老師寫的再深,也能給扒出來。 這次大家真是一點眉目都沒有,只能去問陳安了。 在看到許多網友的刷屏跟私信之後,陳安笑了笑,在評論區回覆道。 “這首歌的背景出處,是來源於一本書,名字叫《洛陽伽藍記》的古書,是楊炫之所做。” “《煙花易冷》所描述的正是一千五百多年前,楊炫之筆下那個盛極繁華,後傾塌頹廢的千年古都洛陽城,其中所發生的故事。” “一名皇家將領與其所傾慕的女子相見,該名將領因緣邂逅女子後,倆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終身。” “此時將領卻被朝庭徵調至邊境征戰,在連年的兵荒馬亂中,帝都洛陽已淪廢墟,殘破不堪。” “最後女子苦守將領不遇後,落髮為尼,待將領歷經風霜歸來尋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藍古寺。” “但卻人事已非,塵緣已盡,就在雨夜的古寺中,倆人相望無語凝噎。” “感嘆著世間的繁榮,就如同璀璨的煙花般易逝。” 陳安這篇微博一出,大家頓時驚訝不已,一個個相當感嘆。 “我的天,原來是這麼回事,這個洛陽伽藍記是什麼書啊,我怎麼都沒聽過。” “原來是以古書中的故事為背景,陳老師你也太牛了,不光看現代書,居然連一千多年前的古書你都看?” “不看古書的歌手不是好作詞人,人家還在研究現在文學呢,你都看上古書了,這差距也太大了吧。” 而陳安所提到的這本洛陽伽藍記,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大家紛紛上網去搜尋,都想買來看看,想知道里面都寫了什麼東西。 而很快,熱搜也再次冒了出來。 #煙花易冷# #伽藍寺# #洛陽伽藍記# 不少網友看到熱搜後都驚了,這個洛陽伽藍記是個什麼東西? 等點進去一看,發現居然是一本古書,不禁一頭霧水,怎麼現在古書都能上熱搜了? 等了解後才知道,原來這都跟陳老師的歌有關,不禁滿心感嘆。 陳老師真是能把任何東西送上熱搜,以後熱搜上再出現奇奇怪怪的東西。 不用問,肯定跟陳老師有關。 而大家的熱情,也再次震驚了不少書店。 一名書店客服,看著數不清的網友想買洛陽伽藍記,人都傻了。 這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