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自翕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突然的結束,混世魔龍,目自翕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古大軍的運轉出現問題,早就料到會有這種情況的王金龍要是不知道抓住,那就是傻子了。在他的指揮下,二十萬大軍發起反攻,一口氣將成吉思汗趕出了百餘里。
能將蒙古三十萬大軍趕出百餘里,已經是王金龍能做到的極限了,這還是得益於蒙古人向來不擅長陣地戰,習慣曼古歹戰術,否則還不可能趕出這麼遠。即便如此,王金龍一方還是精神大振,這好歹也算是勝了一場,說明王金龍的刺殺還是有效果的。只要繼續堅持下去,蒙古的敗亡就是必然的。
成吉思汗也發現了問題所在,可惜他卻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指揮一百人和指揮一千人,絕對是不一樣的,需要注意的問題非常多,更別說上萬人了。因此,不是說損失了幾個萬夫長、千夫長,再提拔起來幾個頂上就行,是需要一段時間鍛鍊和習慣的。可現在哪有時間讓他們學習、習慣?
王金龍則是見到便宜就窮追猛打,繼續刺殺,然後再揮軍猛攻。就靠這不講理的兩招,終於將成吉思汗打的招架不住了,只能退兵而去。
蒙古人退兵了,這一仗算是王金龍打贏了。只是這個勝利不那麼幹脆,蒙古人來的時候有三十萬,退走的時候依然有二十二、三萬左右,損失的還大部分是收編其他民族的雜兵,自身折損的並不嚴重。而王金龍的手下也損失了三、四萬人,差不多是半斤八兩。可以預見,將來雙方還會繼續大戰,只是不知道會是什麼時候。
王金龍倒是很想宜將勝勇追窮寇,可惜他手頭上的事也多的不得了。金國剛打下來,還需要消化吸收;南宋也打的差不多了,同樣需要安撫消化。地盤一下子擴充到這麼大,部下們都催著他登基稱帝了,如果再拖延下去,估計內部先不安穩了。必須把這些事都先處理好了,才能談到出征的問題。
地盤的消化吸收,是一個長期的問題,根本急不得,只能慢慢來。倒是稱帝建國的事必須抓緊了。
隨著王金龍勢力的擴大,來投奔的人才也開始源源不絕,再加上投靠過來的金國、宋朝官員,他手下已經不缺人才了。可正因為人才多了,很多事情就容易扯皮。單單是一個國號的問題,就扯了三個月。
王金龍起家的地方,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魯國的地盤,所以最開始有人提議新朝應該叫“魯”。不過這個“魯”字不是什麼好詞,有愚拙、蠢笨之意,組詞也是“魯莽”、“愚魯”之類的,萬不可用。
既然“魯”不行,那就用“齊”,“齊魯”向來是連線在一起的,魯國後來被齊國吞併,說是齊國的地盤也不是不行。但是依然有人反對,說之前的南北朝時,這個字就用過了,而且出現了兩個齊國。而這兩個齊國都非常短命,一個二十三年,一個二十八年,太不吉利了。
又有人提議叫做“青”,因為王金龍最初佔據的地盤就是青-島,雖然這個時期的青-島還只是個小漁村,可也已經有名字了,新朝叫做“青”也不是沒有道理。
只是這個字一提出來就被王金龍親自否了,“青”和“清”同音,讓他本能的不喜歡。
但不知是要表現自己的無畏,還是真覺得這個字好,不少大臣竟然聯合起來反對王金龍的決定,要他接受“青”這個國號。關鍵是王金龍否決這個字的理由拿不出手,就因為不喜歡就不要,太任性了。
就因為王金龍的無理否決,大臣們反而就認定這個字了,最後王金龍也只能無奈接受。“青”就“青”吧,反正“清”還不存在,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也算是一種出氣的方式。
國號有了,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首都設在哪?於是大臣們又是一番爭論。王金龍真是懶得聽他們爭論了,直接武斷的下了決定,就在中都了。不過名字要改,改成“燕京”。
王金龍在這件事上直接做了決定,也算是對大臣們的一個警告。別以為你們聯合起來就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皇帝畢竟是皇帝,你們心裡得有點數。
國號、定都這兩件事算是眾多事務中最重要的,其他還有無數麻煩事,攪得王金龍整天頭疼無比。可這些事不管又不行,要是讓大臣們自己去弄,非得照搬一個宋朝回來不可。即使吸取宋朝敗亡的教訓做出一些修正,距離王金龍心目中的理想政體依然差距甚遠,所以他必須參與進去。
對了,還有一個事值得一提。王金龍在這個位面一直用楊鐵心的名字,他現在稱帝了,按照以往的規矩,“鐵”、“心”兩個字就都成了避諱字。可是這兩個字平時用的太多了,要是避諱的話,很多詞句的都會改變意思,太麻煩了。這個事別人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