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一章 君臣之議,書劍盛唐,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們去鬧就是了。到時候,看看怎麼處置對大唐有利,那就怎麼處置。聽話的,給根骨頭,不聽話的,一棒子敲過去。”李誠總算是說完了。
李世民瞪眼道:“豎子,這話不怕被御史聽了,彈劾汝為佞臣,蠱惑君上行無得之舉耶?”
“陛下,不管是那個臣子彈劾微臣,陛下就讓他去高句麗教化蠻夷便是。”李誠一句話把李世民給說樂了,豎子,太缺德了。大唐的臣子中,確實有一些讀書把腦子讀傻的。不過總體上來說,這種書呆子還是少數。
畢竟在這個時代,不斷的開拓進取,不斷的想歪擴張,炫耀武力,才是大唐風氣的主流。“
嗯,朕回頭跟諸相商議一二,看看如何處置。你回吧,有什麼好的想法,來跟朕講。”李世民明白李誠的意思了,三國怎麼打都沒事,大唐的利益不受損就行。而且大唐要做裁判,他們的是非對錯,大唐說了算。李
誠正要告退呢,李世民抬手招呼:“等等,新羅百濟倒也罷了,高句麗,不好辦啊。”
“陛下,高句麗如不肯從,則令幽州總管,以輕騎擾邊,再搞幾次操演,令可禁絕起商路,驅逐其使臣。以彰顯大唐之威嚴。”這一套李誠在新聞裡看的多了,沒看見現代的半島局勢,動不動就聯合軍演麼?
大國外交,最終還是為了國家利益服務。做老大的,就是要剛猛,事情的展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大唐現在的地位,就是現代的燈塔國一般。不過因為交通和距離的因素,縮小到了東亞的範疇內。
“朕知道了,高昌之事,朝廷欲設安西都護府,侯君集諫言,歸還焉耆被高昌掠奪的土地人口及牛羊。自成親歷此戰,有何看法?”李世民把話兜了回來,不想再談半島三國了。
“陛下,按照臣的意思,焉耆那邊,歸還牛羊,再撥一點糧食就可以了。土地和人口,大唐也是缺的。尤其是在高昌,那邊的人口可不密集啊。”李誠想了想,還是說了真話。
其實李誠心裡很明白,李世民同意了侯君集的意見。
“此言明日在大殿上說吧。”李世民露出戲謔的表情,彷彿看見李誠明天在大殿上被群臣集火的場面,好刺激。
“呵呵,臣擔心焉耆使者要哭暈在大殿上,臣就不做這個惡人了。”李誠很果斷的放棄了抗爭,這應該是朝廷上下君臣之間,達成共識的事情。自己一個人,還是算了吧。
李誠再次告辭離開,李世民嘆息一聲,起身背手在書房裡踱步。李誠的建議,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難的是朝廷內部,總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在半島的問題上。
高句麗不是高昌,完全是兩個概念。高句麗很強,這點隋煬帝已經證明過了。朝廷內部,對於高句麗的態度,存在著分歧。歷史久有徵高句麗之心,卻一直沒提出來。就是因為反對的力量太大。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魏徵。
李世民悠悠嘆息一聲,現在還不是時機,至少眼下更要緊的事情,不是高句麗。回
到家裡的李誠,迎面見著的是崔媛媛,手裡拿個本本遞過來:“有人送來了厚禮。”
李誠接過本本看一眼,新羅使者樸正勇,送來了一份“土產”,百濟使者,也送了一份土產,唯獨高句麗沒有送禮。真不會做人。禮單附拜帖。關
於高昌的後續事宜,次日的朝會上,終於有了個結果。長孫武及“倡議”下,大臣紛紛附和,李世民最後拍板,以浮圖城為庭州,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喬師望為第一任都護。
至於鞠智盛,則被李世民拜為左武衛將軍,爵金城郡公。什麼意思呢?安心呆在長安,一輩子夾著尾巴做人到死吧。唐朝第一次對西域露出了野心。李
誠當然是沒上朝的,在家裡睡覺呢,這不是還在假期麼?早晨起來,那邊估計都散朝了,蹲在門檻上捧著大碗喝粥。立秋過了,天氣還是那麼熱,但是夜裡涼爽了一些。
這個時代平均氣溫偏高一些,對於農耕文明來說,算是個好訊息吧。不像明朝,小冰河時期。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明朝的國運還會堅持一段。
自然氣候對於農耕文明來說,太重要了。明朝那種冬天,真的能凍死一片一片的。“
媛媛,派人去通知一下,今天我的在家,想來拜訪的就來吧。”李誠指的自然是樸正勇和沙羅,人家送的東西可不少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