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刃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七章 慎重對待,書劍盛唐,斷刃天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駕臨,魏家中門大開,李治很有風度的扶起魏徵遺孀,口稱“老夫人”。
李治按照李世民的交代,傳口諭,魏徵於國功高,凌煙閣上當有一席之地。
魏家上下跪地拜謝之後。
李治又表示,李誠勸諫之下,陛下有悔過之意,下旨重樹鄭公之碑。
魏家上下這才注意到一直很安靜,沒什麼存在感的李誠在隨從之列。
成功收穫魏家上下的感激,此事當天就傳遍長安。
李誠私下勸諫皇帝,為魏徵翻案。
這事情聽起來很神奇,朝野上下都知道,李誠跟魏徵不對付,兩人沒少幹嘴仗。
魏徵墓碑的事情,不是沒人勸諫,李世民卻聽不進去。
遼東戰役後,李世民聲望達到巔峰,更是無人敢於勸諫。
沒想到李誠選擇這個時候勸諫,並且奏效了。
這說明什麼?
最多的猜測就是李誠的聖眷之隆,無人能比。
李誠不是言官,勸諫君王的事情做的很少,但是這一次出手,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讚譽。
別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去做了。
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聰明人,有另外一種聲音表示,李誠敢於在這個問題上勸諫,是因為他在維護君王的身後名。
這個猜測擊中了本質,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李誠才不會去勸諫。
勸諫皇帝這種事情,說實話李世民剛登基那會還湊合,這都一代聖主了,勸諫真是找不自在的事情。
李世民的皇帝晚期霸道的很呢,聽勸?
不存在的。
李誠繼續他低調做人,有限參與朝政,做好東宮工作的風格。
太子還在學習期間,每天的事情其實並不少。
每次李世民和大臣們商議重要的事情,一定叫李治來旁聽。
李誠因此也跟著出場,不過很少發言就是了。
李世民對於這樣的局面並不意外,這才是李誠的風格。
反倒是長孫無忌最近也低調了許多,很少就朝政提出自己的觀點。
看上上一次的混戰,長孫無忌也不是沒有考量後果。
雖然沒有再打起來,但是李世民還是很滿意的。
對立的種子已經發芽,朝局還處在平衡穩定的狀態,這就很好吧。
一團和氣的下面,醞釀著有限的對立。
大臣們要是上下一心的,李世民這個皇帝晚上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
長孫無忌和李誠也很配合,只要對方開口說話,李誠的表現是東張西望,長孫無忌的表現是低頭數螞蟻。
完全是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但偏偏有在打起來的邊緣停頓。
這尺度掌握的好難啊,李誠和長孫無忌好幾次在散朝的時候遭遇了,都是平靜的對視。
用眼神傳達語言,“你演的不錯”“你也很贊”。
毫無疑問,兩人在對方的心裡,都變成了頭號重視的目標。
說實話李誠對此很無奈,長孫無忌是什麼身份?
他什麼身份?
被李世民硬架著站在對立面,真的不好受。
李世民上本該站在這個位置的是李道宗的,看來李世民對李道宗的認識很清楚,知道他不行。
估計歷史上的李世民選擇李道宗,也是無人可選了,最後還安排一個李績策應。
奈何李績在朝爭這一塊,真的沒啥鬥志。
或者說這孫子就是個陰貨,喜歡坐山觀虎鬥。
最後演變出一幕武周的歷史大劇,李唐的子孫們說起來都是眼淚啊。
武則天比殺哥宰弟的李世民可狠多了,親兒子都不放過。
權利這個東西,太可怕了。
所以說人的心態,往往隨著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即便是李誠這個穿越者,現在也不復現代低端人群的心態。
當然李誠是被『逼』的,身上揹著一大家子人,不甘心做個草民任人宰割,就只能閉著眼睛往上爬。
這日散朝回到家中,武約已經等在書房內,見面便道:“朝廷的封賞下來了,這次沒有食邑的分封,都是賞金。
內府傳諭,著票號支付賞金。”
李誠彷彿看到了一個女霸道總裁,武約臉上洋溢的興奮,似乎對眼下她掌握的版圖很滿意。
遼東戰役,李誠的票號從登州開到了幽州,又開到了平壤。
因為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