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零三章 傳旨見聞,明末傳奇之鋼鐵脊樑,國立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既然如此張鬥還有什麼好怕朝廷的,即使撕破臉又如何?張鬥從來就沒有指望得到讀書人的幫助。

指望他們治理國家,長興軍以後又會變成另外一個大明。那樣的話,張鬥做的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還是要讓華夏進入王超興衰的怪圈嗎?那樣的話不過是讓華夏晚些時間進入到被壓迫的時代而已。

張鬥要依靠的是長興軍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自從長興軍實行免費的教育來,六年的時間已經有數不清的孩子從學校畢業。

這些人才是長興軍的依靠,他們並沒有學習聖人之言,之乎者也之類的詩詞歌賦。更多學的是實用之學,四書五經八股文章只是稍有涉獵而已。

他們就是張鬥播下的種子,當他們生根發芽時,長興軍將不會再為了打下土地沒有人治理而煩惱。

那些學有所成的孩子以後會加入各行各業,整體提升華夏的整體水平。相信他們成長起來的一天,就是華夏全面超越西方的時刻。

而讓百姓自行選舉產生基層管理者,並且賦予他們監督官員的權利,這樣才能使得政治相對的清明。

張鬥考慮了許久終於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前往京師謝恩並且領取自己的丹書鐵券。

但張鬥不會傻到一個人前往京師,他不會在做這麼冒險的事情。身為定國公,隨身帶點家丁親衛不過份吧!至於帶多少人,肯定能給京師一個驚喜。

京師奉旨前往濟州島傳旨的官員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自己在家就安排好了後世。並且帶上了自己準備的棺材,做好了血濺濟州島的準備。

王元瑞乃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與大名鼎鼎的周言儒同科。但人家那是一甲進士及第,而他只是三甲同進士。

身份相差天差地別,成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在京師苦熬多年也不過是一名督察組的御史言官而已,但王元瑞在言官中名聲還是不錯。

所以朝廷挑選去濟州島宣旨官員時就選中了名聲頗為正直的王元瑞,這可不是第一次去濟州島奪權那樣的美差。

反而是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差事。第一次在刺殺過後前往濟州島奪權失敗,再次去很可能就是九死一生的結果。

在其他人都避之不及之時,王元瑞反而主動接過了這個差事。並且回家就開始打造棺材,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王元瑞都已經想的很清楚了,此次去濟州島宣旨。不論張鬥是避而不見,還是拒接聖旨,他都要當場怒斥張斗的不臣之舉。

而這麼做的後果他也很清楚,那就是再也走不出濟州島。但王元瑞不怕,已經在官場多年也沒有出人頭地,這次就是個機會。

若是張鬥沒有殺他,那麼他就能搏下一個不畏強權的名聲。當官什麼最重要?尤其是言官?

名聲才是他們立足的根本,向他這樣沒有靠山沒有後臺的人,也只剩下這點名聲了。

王元瑞好似打了雞血一般,準備充分來到天津衛乘船前往濟州島。一路上他已經考慮了很多意外的情況,對每一種情況都做出了應對方案。

天津衛可沒有開往濟州島的官船,王元瑞只能搭乘一條商船前往濟州島。在船上王元瑞看到了這條商船與大明福船的差別,最主要的就是船帆。

這條商船沒有采用竹篾編織而成的硬帆,而是採用了西式的軟帆。桅杆高大,上面掛滿了一塊塊的船帆。

每次需要調整船帆,都需要很多水手在桅杆上爬上爬下,看著都讓人感覺到驚心動魄。但這些水手似乎早已習以為常,行走在光滑的桅杆上如履平地。

找來船主詢問才知道,這種叫做海象級的武裝商船在長興軍中只是運送貨物和人員的船隻。

真正的戰艦要比這種船大的多,那種戰艦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十門火炮,每次開炮時都會猶如海上怒吼的怪獸。

問及長興軍有多少這樣的戰艦時,商人給出了十分模糊的回答~不計其數。

王元瑞對比嗤之以鼻,開玩笑!整個大明帝國也沒有那樣的戰艦,若是有當年在澎湖也不用與個尼德蘭人打的那般的焦灼了。

長興軍水師或許真的十分強大,頂多也就是當年尼德蘭人在澎湖的水平。那種戰艦頂多也就十條,撐死二十條的樣子。

船主竟然說不計其數?他當然第一個不相信。這種含糊不清的春秋筆法描述正是他們最擅長的領域,船主竟然用這個蹩腳的描述來懵他,真是班門弄斧。

對此船主已經見怪不怪,回答完王元瑞的問題就回去忙碌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衝雲劍

異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