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樹逢春,大魏芳華,西風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會罷,王廣、王明山兄弟離開皇宮,都就近去了挨著皇宮西南邊的大將軍府。今天前來走動的人,還有朝中的幾個官員、以及大將軍府的屬官。 大將軍府邸閣前廳的格局陳設,與別處邸閣略有不同。進深裡面有一處空間、在稍高的木臺上,前面掛了一道帷幔;此時雖然捲起了,卻仍彷彿把偌大的廳堂、分成內外兩室。 裡間的擺設也不太一樣,除了几筵,還有屏風坐床、香鼎等物件,看起來更有居家氣息。 不過這裡的窗戶又高又小,不如外間採光好。外面秋冬之交的陽光依舊明亮刺眼,王凌忽然走到黯淡的裡間,甚至覺得空氣都更冷了。 大夥談了一陣朝堂上的事,除了提到費禕、郭循,便是秦仲明的預料:姜維會大舉北伐! 公淵狐疑地說道:“今年初大魏國內幽州叛亂,魏軍又在與東吳作戰,蜀人以為有機可乘,姜維今年才攻打過涼州,真的又會來?” 眾人議論了一陣,語氣都不太確定。確是因為判斷的依據太少,雍涼那邊相關的奏報、一點也沒有。 但也沒人直接否定秦仲明的推測,甚至譏笑。即便是大將軍府的屬官、以及與王家親近的官員,如今也都比較認可秦仲明的能耐見識。 這也是身份、名望不同了。 王凌不禁想起多年前在淮南,芍陂之役前秦仲明就認為、吳兵要來;當時的情況就大不相同,許多人都想無視秦仲明的看法。當年吳兵沒來,甚至有一些人譏諷秦仲明是胡思亂想。當然結果是第一年春夏之交、吳兵真的來了。 在場的一個尚書省官員道:“皇太后殿下下詔,準朝臣集議。集議之時,我們是否應該贊同衛將軍的推測?” 中書監王明山道:“仲明已當廷提出了主張,我們也沒理由認定姜維就不會北伐,僕以為不必反對仲明的看法。” 裴秀等人都點頭以為然。 公淵開口道:“既是仲明的主張,若要提前調兵去西線,便應該同意讓仲明領兵。” 他猶豫片刻,接著說道:“蜀軍北伐了那麼多次,都沒能佔據涼州,哪有那麼容易?雍涼有姑父郭伯約、陳泰、鄧艾的人馬防備蜀兵,洛陽不用急著增援,應該也不會有什麼事罷?” 大夥聽到這裡,陸續向上位的王凌看了過來。 王凌的目光則從長子王公淵臉上拂過,公淵的神情在濃密鬍子的襯托下、顯得很嚴肅。 王凌心裡明白,公淵還是想爭取一番、要繼承王家在朝中的最高地位。 有時候王凌琢磨,自己要是公淵那個年紀、恐怕也難以放棄這樣的念頭。不過看似快要登上了頂峰的時候,情況仍然是十分複雜的,也許比想象中更危險。 王凌回顧屋子裡的人,除了王家自己人,還有大將軍府的屬官,甚至朝廷裡的官員。有些話顯然不能在這種場合中、說得太明白,剛才公淵的言語也很委婉;不過王凌畢竟還是瞭解自己的兒子,話不用說出來、他也能明白公淵的心思。 王凌不禁從筵席上站了起來,在木案後面揹著手踱了幾步。 公淵其實不是那種孤注一擲的人,根本沒有司馬懿那樣押上全部身家的狠勁,甚至做不出來像秦仲明一樣的決定、如同去年在揚州那樣主張全力與司馬家拼命。 當然現在的情況也不一樣,大家不僅是姻親有退路、且曾經同仇敵愾,表現得都很謹慎。 秦仲明要出京去領兵,想用軍功提高名望、這都是正常途徑,反而表明了秦仲明穩定的姿態。 王凌遂看向公淵道:“仲明若想去領兵去西線,便讓他去罷。只要他有所斬獲,便照例給他增加食邑。” 王凌的意思很明白,秦亮立了軍功,也不可能因為這樣的原因、取代大將軍。 公淵正要點頭,賈充忽然開口道:“以雍涼二地的中外軍與兵屯,衛將軍再從洛陽中軍調幾萬精兵過去,能不能徑直把漢中給拿下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王凌頓時一怔。奪取漢中的軍功確實非同一般,他也不得不認真思考。 但沒過一會,王凌便毫不猶豫地搖頭道:“武皇帝(魏太祖曹操)當初到漢中打過仗,回來後說起過那個地方。南鄭(漢中郡治)是天獄,秦川道路只是五百里石穴。漢中不可能輕易能攻下來。” 大夥紛紛附和,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王凌稍晚多想了一些,更覺得賈充的說辭只是靈光一現的念頭、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不僅是漢中易守難攻的原因,而且秦仲明也沒說要去攻打漢中,他的訴求顯然只是去反擊姜維而已。 以仲明一直以來的行事方式看、以及他想表明的姿態,應該也不會幹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事。如果他真要去打漢中,必定會先與王家商量。 何況這麼大的目標,要調動部署的人非常多,不先在內部達成一致,前線的情況會變得很複雜。那樣的局面根本不利於攻堅。小主,這個章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