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2章 張公瑾講古今運河,隋唐群英傳:最全隋唐演義,王封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句話,大家全樂了。

張公瑾說:“要是從楊廣本心來說,其實開鑿這個大運河,溝通南北也有他的正確想法。怎麼這麼說呢?因為咱們看看咱們中國,咱們中國兩大河流啊,分別是北河和南江啊。在北的那就是黃河,在南的那就是長江。這兩條河大部分都是由西往東走。再看中國其他的幾條河流,無論是濟水也好,無論是淮河也好,還是其他的河流也好,幾乎都是由西往東流啊……”

徐懋功一點頭:“是啊,咱不說了嘛,咱中國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吶。西北高,東南低,自然這河流由西北往東南走啊。”

“是啊,這是自然所為啊。但是,現在大隋已然一統天下了。大隋的國都在大興城,長安靠著黃河近。如果以黃河給它運輸物資,也只不過能運輸東西方向的物資。那麼江南咱們都知道啊,自打東晉衣冠南渡之後,越來越富庶,乃是魚米之鄉。可北方一直卻禍亂不斷,所以,北方供應大興城的能力也越來越弱。如果能夠把南糧北調,那是最是合適了。其實,不光是隋朝。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個朝代,人們都想挖一些南北的水系。這樣一來,用南北水系溝通東西大水系,就能在中國形成廣闊的水陸交通網啊。您別忘了,陸路運輸的成本太高了——用馬運、用騾子馱?馬運騾馱都得吃喝呀。那一匹馬拉一車糧食能拉幾斤呢?如果由打南方拉到北方,沿途之上,你光餵馬,這糧食也不夠啊,能夠運到北方就寥寥無幾了。但是,如果說能夠用船來運。這船基本上成本很低,它不用吃東西呀。而且,一艘船的承載量也很大。大家都能夠算這個賬,都能夠看得出水路運輸之利呀。如果溝通南北就可以彌補東西向河流的不足啊。

“所以,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您看那吳王夫差在西敗楚國、南破越國之後,他就想著繼續北上中原與齊晉爭霸。那要想打仗爭霸,就得有軍運啊,就得運糧草啊。怎麼運?他同樣是遇到這困難,走陸路不好走,走水路最便利。於是,就徵調軍民先在長江北岸築了一個邗城,然後引水經螺螄灣、黃金壩北上,穿過武廣和陸陽兩湖之間,北入樊梁湖,又東北進入博芝、射陽湖兩湖再向北,就在長江和淮河之間開了一條運河,直至淮水末口。這條運河之名就叫做邗溝,又稱渠水,還稱中瀆水,全長大概四百里地呀,都是利用沿途一帶豐富的湖泊、沼澤它的自然水源完成的。

“後來,吳國又在商魯之間闕為深溝,開渠道由淮入泗,北接沂水,西連濟水,在這一段又挖了個運河,這一段叫做黃溝啊。黃溝挖好了,就能讓吳軍能夠不遠千里順著這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挺進中原呢!這對吳國的軍事是大大有利的。

“但是,正是因為吳國在這裡開鑿大運河,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結果,就讓他身後的那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有機可乘了。勾踐就乘機進兵攻打了吳國的後方。到後來,嘿,這個吳王夫差就落了一個國破人亡的可悲下場啊。

“那麼北方當時也有人開鑿運河。魏國的魏惠王就開鑿了一個連線黃淮的鴻溝。這鴻溝很有名啊,楚河漢界嘛,離咱們這個地方就不遠了,在滎陽那邊呢。他為什麼挖鴻溝呢?是想引黃河水往東南流,然後流到圃田澤。再由圃田澤開一個大溝,讓水往東流,流到大梁城南。哎,這個地方開始稱鴻溝。挖好了這一段,魏惠王又從大梁向東南再開挖。挖了一段之後,再直接往南挖。再挖了一段之後,又再折而往東挖。然後,再和當地的那些自然的河流,像什麼沙水呀、汴水呀,和它們相交,再分為數支,分別經過穎水、渦水、泗水進入淮河呀。這樣,透過人挖出來的鴻溝就引出黃河水來了,就形成了以鴻溝為中心的一個運河網,它的支流像蜘蛛網似的就連通了濟水、汝水、淮河、泗水四大河流啊,形成了一個黃淮之間的水網交通,就把當時春秋中原各國給聯絡起來了。所以,當時這個鴻溝也成為了中原航運的重要紐帶,這條水道又稱作汴渠呀,主要溝通了黃淮兩大水系。

“那麼江南一帶也有開鑿的歷史啊,江南運河也有啊,也是春秋時代。當時泰湖一帶自然河流和湖泊比現在多得多呀,古時稱之為三江五湖,吳都姑蘇就位於水網地帶。早在吳王夫差開鑿邗溝之前,吳國已然開鑿了連線各個自然水道的人工運河了。這些人工運河有吳國開的,有越國開的。吳越之間發生了那麼多次戰爭,很多都是水戰呢,都利用了當時開鑿的運河。後來,越王勾踐滅掉了吳國。為了加強對吳地的控制,就在姑蘇以南鑿了一個通江陵道。那麼後來,楚國又滅掉了越國。楚國的春申君,就是那位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在無錫進行軍事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演武令

魚兒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