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明必勝!,振南明,一袖乾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機的。至於紅衣大炮更是稀缺貨,除非孔有德增援德州,否則多鐸只能對著城牆乾瞪眼。
多鐸跑了良久終於感覺到了安全。
他停下來豎起帥旗重整旗鼓,清點兵員。
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清軍的減員情況並不嚴重,至少還有八九成的兵力。
只是可惜那些被拋下的大炮、投石機了。
不過攻城器械再重要也不如人重要。
尤其是滿八旗精銳,每一個都是十分珍貴的。
只要人在希望就在,多鐸認為自己的決定沒有太大的問題。
只是這支明軍是怎麼突然冒出來的?
清軍雖然後來沒有再圍城,可也在嚴密監視著四面城牆的動向,並沒有發現明軍殺出啊。
而且明軍是從中軍本陣西邊衝出來的,而西邊應該是臨清的方向啊。
難道說這支明軍是從臨清趕來的明軍?
多鐸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也是越想越怕。
如果說臨清的明軍趕來增援豈不是說勒克德渾打了敗仗。
除了這種可能多鐸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
聯想起德州城頭那尊銅像,多鐸深吸了一口氣。
難道勒克德渾真的被鑄成了銅像?
主將被擒,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敗仗了,而是慘敗啊!
這真是一頭豬啊!
多鐸感到痛心疾首。
那些綠營軍也就罷了,可漢八旗、蒙八旗可是清軍的精銳。
就這麼折損了大半,對清軍實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雖說還有天佑軍,滿八旗,但清軍對明軍至少在數量上已經沒了絕對的優勢。
該何去何從?
原本多鐸是想休整一番再重新殺回去攻打德州的。但現在看來該是得從長計議了。
“派人去叫孔有德、耿仲明,叫他們速速率部來見本王!”
這種時候不能再分兵了。繼續分兵下去多鐸覺得清軍會被各個擊破。
“奴才遵命!”
葉臣應了一聲,快步離去安排騎手前去樂陵、海豐了。
現在看來分兵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只是這是多爾袞的佈置,大家都深信不疑。
不過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現在多鐸必須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辦了。
孔有德正打的興起,卻接到了多鐸的調令,稀裡糊塗的退兵往德州進發。
耿仲明的情況也差不多,在接到調令後第一時間退兵往德州趕。
二人雖然都是漢人藩王,但十分清楚他們不過就是兩個高階奴才,主子有令他們怎敢不從?
二人率部與多鐸匯合後,多鐸又整編了逃散的蒙八旗,這才算是恢復了元氣,心裡有了底。
饒是如此他也沒有立即下令猛攻德州。
在沒有『摸』清明軍的虛實前多鐸不會再貿然進攻,天知道會不會又突然從哪裡殺出一支騎兵。
這也給了明軍喘息之機。
他們抓緊時間加固城門,填補城牆缺口,將大量石塊順著馬道搬到城頭。
他們判斷這是一場拉鋸戰,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
可過了沒多久,讓明軍士兵感到驚訝無比的事情發生了。
韃子竟然退兵了!
這次是真真切切的退兵,而不是什麼計謀。
清軍拔營往北退去。
沒有人說的清韃子是怎麼想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仗他們打贏了,山東守住了!
明軍士兵們無不喜極而泣,有的相互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來。
原來韃子也不過如此,只要他們上下一心,韃子也沒有什麼可乘之機。
當然這其中也有聖上御駕親征鼓舞士氣的原因。
若不是聖天子親臨山東,明軍也難如此精誠團結。
朱慈烺自然是感到欣慰的。
在奏報中看到對戰爭的描述和親身經歷完全是兩種感覺。
能夠親眼見證明軍的大勝,使朱慈烺覺得十分幸福。
大明還是有希望的啊!
多鐸突然決定退兵撤回北直隸當然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他得到訊息阿濟格並沒有攻打湖廣。
沒有阿濟格在湖廣牽制明軍的精力,僅憑多鐸這十萬人是難以啃下山東的。
清軍攻打山東其實就是三板斧。三板斧過後沒有佔據優勢便很難了。明軍可以調動湖廣、南直隸的軍隊增援山東,源源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