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降臣的自我修養,振南明,一袖乾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初九,偽清戶部、工部侍郎王鰲永,監軍副使方大猷一行人返回了北京。
此行他們是奉了攝政王多爾袞之命,前去招撫山東。二人本想借著機會好好表現一番,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招撫齊魯各府縣,在新主子面前掙得一個好印象,誰知事情頗有些波折。
王鰲永原本以為崇禎自縊煤山,李自成兵敗一片石,清廷以雷霆之勢入關控制畿輔,明眼人都能看清形勢。而他只要一路遊說,就能不費吹灰之力的讓山東各府縣插上清廷的旗幟。可誰知他們抵達德州城外時,發現城門緊閉,似乎城中之人早有準備。
王鰲永遂命人將勸降的書信綁在箭上射進城中,希望實際控制這座城池的人可以識時務,獻出德州歸順清廷。
可誰知對方絲毫不予理會,完全沒有商議的意思。
這讓王鰲永勃然大怒。
再怎麼說,他也是清廷攝政王委任的戶部、工部侍郎,是堂堂高官,是負責山東招撫事宜的特使。對方不給他面子就是不給清廷面子,跟他作對就是跟清廷作對。
當時王鰲永就想立即派人告知攝政王多爾袞,請求清廷從北京發兵來攻,用武力將德州攻下並屠城以作示威。
但這一想法剛一生出就被監軍副使方大猷勸阻了。
方大猷的理由很簡單,他們二人是降臣,要想獲得清廷的信任,就必須賣力的表現。
若是遇到一點挫折就立即搬兵,便會顯得能力極為平庸。
方大猷一語點醒夢中人,王鰲永連忙表示他們不但不能立即去搬兵,還得多去幾處城池,以給清廷留下恪盡職守的印象。
他們離開德州後又去了武城、臨清、館陶,無一例外的,這些城池都緊閉城門,拒絕與清廷招撫官員進行任何接觸。
這下王鰲永堅信這絕不是巧合。
一番打探後他才得知原來德州縉紳奉宗室朱帥欽為濟王,號召山東各地縉紳反順,一時間齊魯大地各府縣的順朝官員都被拿下,山東大地名義上又回到了明廷治下。
當然,只是名義上。
王鰲永知道在山東各地起事的只是一些縉紳,並沒有軍隊支援。而順朝委任的官員之所以能夠被輕易的拿下,也是因為手中沒兵。
這樣看來山東大地其實處於一種絕對的兵力空虛狀態,無非是縉紳們暫時傾向於明廷罷了。
若是沒有軍隊駐防,山東縉紳的這種熱情自然不會持久。
正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些縉紳是最不可能拿自己的家族命運去開玩笑的。
這時候只要攝政王派出一支偏師就可以輕鬆的接管山東。滿洲大兵所到之處,定是城門大開以迎八旗王師。
而經過這一番調查行動後再返回京師,清廷便不會認為他二人敷衍,反而會對其積極刺探情報的行為予以嘉獎。
從降清的那一刻起,王鰲永和方大猷便知道自己沒了退路。
武將降清後或許還有反正的機會,因為他們手中有兵反正後此消彼長對明廷有益。
文官卻不行。
他們手中無兵無卒,即便反正也對明廷沒有任何益處。所以文官一旦降清,便只有一條道走到黑。
所幸現在清廷佔據畿輔、河南,並有拿下山西,進窺關中的趨勢。
得關中者得天下,只要清廷拿下了關中便沒了後顧之憂,可以放開手腳對付殘明小朝廷。
王鰲永和方大猷堅信羸弱的殘明小朝廷絕不是清廷的對手。
當初明廷富有四海,以舉國之力尚不足以戰勝僅遼東一隅之地的清廷,現在只剩下半壁江山,拿什麼抵抗滿洲大兵的兵鋒?
二人相信,清廷滅掉殘明小朝廷,定鼎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而他二人就是要幫助清廷在更短的時間內馴服九州。
拿下山東,便是第一步。
作為文人,他們十分清楚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
投降事清算什麼?只要最後是清廷得了天下,他們便是有功之臣。
雖然功勞比不了遼東時期就投降的老人,但至少有官當,總好過給老朱家哭墳不是?
識時務者為俊傑,清廷不會虧待他們的。
至於降清之後就從士大夫變成了奴才,他們才不在乎。
做奴才能換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傻子才不去做!
之所以現在世人覺得他們低賤,是因為南面的殘明尚在。等到清廷滅了殘明,天下人就都成了奴才。
大傢伙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