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左右為難的乾隆
仰望天鵝的蛤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左右為難的乾隆,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仰望天鵝的蛤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但乾隆皇帝受“騎射為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但是僅僅是“騎射為本”祖訓麼?
答案沒這麼簡單。
在冷兵器時代,滿清憑藉滿族與蒙古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騎兵足以鎮壓漢人的一切反抗。但是裝備火槍火炮後情形就截然不同了。
火槍部隊的訓練並不需要太長時間,一年時間足矣。因為此時火槍威力並不在射擊精度與超遠射程,而在於大量火槍兵密集射擊產生的集射威力。
因此,火槍火炮裝備部隊,就必然極大的降低滿蒙騎兵的威懾力,等待滿清的也必然是分崩離析的結局。後世滿清利用漢族團練武裝對付太平軍,就代表著滿清中央對於地方政權的掌控已經大大減弱。後來滿清編練的新軍更是滿清政權自身的掘墓人。漢人經常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滿族人更是這樣認為的。
乾隆與滿清的統治階層並不是傻瓜,怎麼能允許此種情況發生?但是,為了防止廣大的綠營兵知道真相後,離心離德,只能用祖制來說事。
清軍並不是沒有火槍,只是,因為對於火器的輕視,入主中原已經上百年,火器卻沒有什麼進步,依然裝備的火繩槍,少量的遂發槍竟然只是皇帝狩獵所用,說來可悲。比起遂發槍,火繩槍不僅射速慢,而且容易受天氣影響,在此時的西方國家已經基本上被淘汰。
滿清火器製造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因此,從西方國家購入少量火槍裝備精銳部隊就成為必須。
滿清也不像後人想象的那般閉塞。就像康熙時期有比利時人南懷仁一樣,乾隆也有西方的科學顧問,只是沒有南懷仁那麼有名。失去了澳門,滿清自然只能找這些顧問。
聽聞滿清購買槍支與火炮,西方國家就如同鯊魚聞到了血腥,紛紛湧了上來,推銷自己的產品。
滿清最後選定了葡萄牙人的遂發槍,不為別的,就因為葡萄牙人的報價最便宜,只要13兩銀子一支遂發槍。至於威力,此時西方國家的武器水平其實相差不大
至於火炮則選擇了英國人的。作為此時西方最先進的國家,也是使用火炮最多的國家,英國人的火炮還是不錯的。
最後,滿清從西方國家購買了3萬支火槍,與五百多門大大小小的火炮,裝備了京營。
另有滿族大臣奏議,南方各地糜爛,且為明逆隔絕,請皇帝同意,將南方几個省份比如廣西、江西、貴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駐防八旗北調,以免得為明逆所乘,讓無辜旗人白白遭受損失。同時,收縮在新疆的兵力,以屯駐在甘肅的兵力遙相控制即可。
漢族大臣為之一驚,紛紛奏請,此事決不可為。如若真將八旗兵北調,無疑是給南方諸省一個錯誤的訊號,那就是朝廷已經放棄了這些地方,必然導致明逆輕鬆佔領這些地方。至於收縮在新疆的兵力,實質就是放棄了新疆,將先前朝廷的付出付諸東流,還請慎重考慮。
乾隆左右為難,最後還是決定,將南方的廣西、貴州、江西、湖南四省的八旗兵北調,加強在長江以北省份的兵力。上述地區不僅貧瘠,而且沒有戰略價值,且很容易為南明的水軍所封鎖。為什麼沒有放棄湖北與四川?湖北尤其是武漢地位重要,只要控制了武漢,就可以掌控長江中上游,對長江下游的安慶與南京形成地利的優勢。四川作為一個人口與土地大省,物產富饒,也不能輕易放棄。
至於收縮新疆兵力回防,乾隆也表示同意。在滿清的統治者看來,自己人也就是滿族人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至於國家民族什麼的還是放一放吧。它的統治基礎永遠是滿族人最多加上蒙古人,而不是漢人,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後世慈禧的名言,“寧贈友邦,不與家奴。”所謂的家奴就是漢人。雖然經過考證,不是慈禧說的,但是無疑是滿族統治者的普遍心態。
乾隆收復新疆並不是因為處於維護一統的需要,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於打擊敵對勢力,宣揚國威,讓自己成為千古一帝的野心。
因此,放棄這些地區,對於滿清來說,不算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