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鵝的蛤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華夏聯邦,晚清之開著戰艦去穿越,仰望天鵝的蛤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通商貿易並不方便。而吞武裡城面積雖小,卻有威猜巴碩堡為屏障,符合當時形勢,且接近海口,對外貿易,比較有利;如遇強敵入侵,不能對抗,可退回尖城。於是,鄭信遂下決定定都吞武裡的計劃。

鄭信召集在戰亂中散居各地的臣民,匯合與吞武裡,共商建都大計;食糧缺乏時,向外來商船購買米糧,解決民生問題。

鄭信認為割據局勢對國家不利,一旦敵軍入侵,各自擁兵自重,必定不能拒敵;於是北征南討,歷時三年,終於在1770年完成國家統一大業。

歷史上,鄭信完成國家統一後,先後向四周征討,東邊擁有寮國、高棉湄公河地區,窺望越南邊境;西邊國土遠達緬甸的毛達瑪、塔威馬力、禾腦悉。而緬甸由於與滿清這個東亞老大動武,無力他顧,只能任由鄭信做大。

不過,1772年,國內故都阿瑜陀耶城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反對鄭信的鬥爭, 1782年鄭信被迫遜位,昭披耶卻克里自立為王,並遷都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建立了曼谷王朝。同年4月6日,鄭信被敵人用檀香木打死,時年48歲。

當然,現在正是1770年,鄭信剛剛統一泰國,正是志得意滿之際。他首先派人向北面的滿清遞上國書,尋求滿清的承認以成為滿清的藩屬國。

誰知道,到廣州才發現,滿清已經失去了半邊天下,現在的江南已經成為大明的天下。使者不敢決定遞交國書的物件,只能向鄭信報告。

鄭信與大臣們仔細考慮了一番,覺得大明方興未艾,還與海軍強國新華夏結成了聯盟,自然最合適的宗主國人選。

就向大明遞交了修改後國書,宣佈成為大明的藩屬國。這一舉動讓剛成立不久的大明君臣徹底振奮起來,“看,這就是我大明興起的標誌,否則,怎能有外藩入朝?”

不僅是泰國,就是滿清先前的小弟朝鮮也在此之前遞交了國書,重新成為大明的藩屬。滿清的乾隆此時正焦頭爛額呢,自然也就放過了這個出爾反爾的撮爾小邦。

同時,遙遠的加里曼丹島,此時被華人稱為婆羅洲,也發生了變故,廣東梅州人羅芳伯在1771年6月建立了蘭芳大總制共和國。

歷史上,羅芳伯是1772年離開的大陸,來到婆羅洲。不過,由於大明的興起,打擊了滿清在江南的統治,導致江南一片糜爛。羅芳伯不知道這樣的亂世還要持續多久,在1768年9月,和百多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經虎門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

起初,羅芳柏以教書為生,他發現婆羅洲的華人非常貧窮,衣食不足,更有甚者流浪街頭,生活十分困苦。於是,羅芳伯就著手組建了"採金公司",開發金礦,為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努力。金礦的開採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進了經濟發展。他不但才藝非凡,還團結僑胞,積極與當地人合作,因此羅芳伯的名字不僅在華人圈子傳開了,當地的土著居民聽到也會肅然起敬。

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後,羅芳伯又開始處理安全問題。因為當地土王昏庸,對當地統治力量薄弱,導致不僅有荷蘭人這樣的西方人造。羅芳伯先是團結華人,組織"同鄉會",繼而聯合婆羅洲的蘇丹,奮力擊退外來入侵者,迅速平定了蘭臘、萬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盜,取得了東萬律的管轄權。

平息了盜匪後,羅芳伯的聲望如日中天,當時他率領的部隊已經有三萬多人,平定叛亂後,又有二十多萬當地人主動歸附。當地蘇丹也表示臣服,要將王位讓給羅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絕。最終在蘇丹的一再勸說之下,羅芳伯表示可以接受政權,但決不答應做國王。

1771年,以東萬律(今坤甸)為首都的"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在他管轄下的11萬民眾一致擁戴他,稱他為"大唐總長",敬稱為"芳伯"。羅芳伯擔任首任國家首腦"大唐總長",並被當地人尊稱為坤甸王。

羅芳伯佔據了以曼多為中心,南北數十里的產金之地,並自任這一區域管理機構--曼多總廳的最高負責人,以此建制成一個在內部實行自治的華僑社群。他在治區內施行獨立的法規,自行徵收稅金,寓兵於民,並大力扶持採礦、農業、交通、文教各業的發展。由於羅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區實行高度自治體制,以致後世的一些史學家曾誤認為羅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獨立的共和體政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