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神秘消失的稅錢。
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章 神秘消失的稅錢。,開局被斬首,狄仁傑發來組隊邀請,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詳細說說。” 黃刺史將狄仁傑邀請坐下,然後遞過去一卷案宗。 “是這樣的。” “上年我們洪州的稅錢一共收得稅錢十二萬三千餘緡(貫),谷十八萬餘石。” 因為狄仁傑的特殊身份,既然是都督的摯友,黃刺史便毫無保留的將洪州的稅收情況一一盤出。 而且,反正也不是什麼秘密,因為這些數字,基本上每年都是要在戶部公開的。 之所以對外公開,大機率是李治想讓各州刺史有競爭慾望。 洪州作為江南西道的支柱城市,一直都是納稅大戶。 這可是十二萬三千餘貫啊,要知道,上年整個大唐的稅收總額才六百二十餘萬貫,足足接近佔了二十分之一。 【以上為杜撰,參考資料:“公元780年實行兩稅法,當年稅錢1089萬八千餘緡,谷215萬七千餘石。”,由於開元年間新增戶稅,所以稅錢猛增。】 洪州的商業異常發達,也許跟水路暢通有很大的關係吧。 不過,稅收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租庸調製。 何為“租庸調”制? 以徵收穀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 此制規定,凡是均田人戶,不論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納定額的賦稅並服一定的徭役。 簡單來說,“租”即是北方繳納粟米,南方繳納稻穀,每丁3石。 “調”,按全國各處特產區分對待,如果是桑蠶區,就需要另外繳納綾、絹、絁(shi)共2丈、綿3兩;產麻區輸布2.5丈、麻3斤。 “庸”,簡單理解就是為國服役20天,當然,如果你有錢,也可以不去,用絹抵徭役,每天3尺。 洪州是個江南重鎮,上年風調雨順,所以納稅多點很正常。 “失蹤的稅錢多達一萬貫。至今不知去向。” 狄仁傑大驚失色,居然丟了一萬貫? 好傢伙,這筆錢可不少啊。 上交稅錢,一般是運送通寶,為何不將通寶兌換成金子呢?可能是朝廷想回收貨幣資源吧。 一萬貫,每貫重六斤四兩,那就是整整六萬多斤啊。 這到底是怎麼消失的? 狄仁傑沉聲詢問道:“是什麼時候發現稅錢消失的?何人發現?失蹤處在哪?” 黃刺史嘆了口氣,他回答道:“一般來說,我們府衙運送稅錢走的是水路,即是從贛江出發,到達渭水。” “運送稅錢的船隻,沿著贛江一路北遊,準備過境,即將到江州的時候,江州那邊的胥吏再次清點,突然發現......” “原本裝著萬貫稅錢的箱子,裡面全部變成了黃土。” 狄仁傑繼續問道:“上船之前,有沒有一一清點過?” “肯定是有啊。” “船隻在水上行駛的途中,有沒有發生過意外?” “沒有意外,贛江風平浪靜。” 狄仁傑眉頭緊皺,這就奇了怪了,好端端的六萬多斤稅錢,居然會在船上不翼而飛? “等等,有沒有一種可能?稅錢根本就沒有搬上船?” 狄仁傑將疑惑講出來,黃刺史矢口否認:“不可能的,當時上船前的清點,我就在現場。” “可是,黃刺史你有每個箱子都看一遍嗎?” 黃刺史語塞:“這倒沒有,你是不知道有多少個箱子呢,我怎麼可能看得過來?” 十二萬稅錢,要拿箱子裝的話,數量必定十分龐大。 狄仁傑心事重重的離開了洪州都督府,在他看來,這件案子有點棘手。 如果不是毫無頭緒,黃刺史也不會邀請大理寺丞狄仁傑過來協助查案。 歸根到底,還是這筆錢實在太多了,損失慘重啊。 狄仁傑分析,到底是哪種人會偷盜稅錢呢? 應該是見利起心,而且,很有可能是團伙作案,畢竟僅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做不到讓六萬多斤的稅錢憑空消失的。 一個人根本吞不下這麼多財富。 他個人還是更傾向於,稅錢沒有上船的猜測。 很有可能,在搬運過程中,就被狸貓換太子了。 回到滕王閣,狄仁傑見到宋真在組織王府樂伎演奏。 他實在沒有思路,於是詢問宋真,關於此事,他怎麼看? 宋真頭都不抬的回答道:“懷英,我問你,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有能力參與此案?” 狄仁傑不假思索回覆:“肯定是洪州府衙的人啊,平民老百姓哪有機會接觸到稅錢啊?” 宋真打了個響指:“是吧,你也這麼認為?” 懷英皺眉:“什麼意思?” “我們都這麼認為了,那為何遲遲查不出個所以然?” 狄仁傑恍然大悟,對哦,案子發生時,照常理說,必定會馬上詢問洪州府衙的人。 如果真是他們乾的,那肯定不會查不出任何結果。 除非...... 官官相護?涉及的犯罪人員遍佈整個府衙? 也不可能啊,他們從政的,自然知道這麼做的話,可是死罪,會被殺頭的。 他們沒有理由去冒這個險,也沒有必要。 一朝當兵,終身免租庸調,在大唐,做公務員和軍人,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情,最主要是,能給家庭帶來最直接的利益。 何必冒險去做違法的事情呢? “我建議你,重新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