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4章 牙齒有問題嗎?,開局被斬首,狄仁傑發來組隊邀請,隨波逐流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誰是學堂負責人?” 老者唯唯諾諾的站了出來。 “你明天子時之前,務必將學堂沒來的人,名單交給我。”宋真居高臨下的瞥了他一眼,“你知道,我住在哪裡吧?” “知道,知道。” “馮都督,勞煩你了。” “雷國公,不用這樣,大家都是......” “同僚。”宋真開懷大笑,讓馮斯年心裡鬆了口氣,看來,這個年紀輕輕的國公,並沒有想象中的臭脾氣。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做上從二品國公,你會不會狂? 宋真相信,在馮都督的監督之下,那個正大學堂也不敢搞小動作。 他在回去貝州的路上,坐在馬車裡思考。 “好像,一切都太巧合了吧?” 自己查命案,然後在家族裡突然發現線索,順利得不可思議。 天底下真的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嗎? 短短兩天發生的事情,在他的腦海裡不斷回放。 宋真突然睜開眼睛:“對了,還有另一個關鍵證物!” 牙齒!那顆被路人撿到的牙齒,除此之外,在現場還發現了另一顆大小差不多的牙齒。 他回到貝州之後,立即來到府衙,重新檢視牙齒。 “兩顆牙齒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那就是蛀牙。” 沒錯,牙齒中間位置,應該是牙床處,清晰可見有一個小洞。 而且,根據牙齒表面的磨損程度來看,不太可能是一個有錢人家。 眾所周知,吃肉多的人,與吃素的人相比,牙齒表面應該磨損得更快。 而這顆牙齒表面光滑,很顯然不會是一個有錢人。 有錢人家天天大魚大肉的,怎麼可能會呈現出這種模樣? 但是,她的蛀牙,又該怎麼解釋呢? 經常蛀牙的朋友應該知道,通常不經常刷牙,食物殘留在牙齒表面,就容易會得齲病。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經常進食甜食。 “甜食......”宋真摸了摸下巴,好像互相矛盾了。 大唐的糖食可一點都不落後,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甜食的攝取通常分為三個途徑。 首先,便是利用甘蔗提煉的蔗糖,其中,蔗糖又分為濃稠的液體和像石頭一般堅硬的“石蜜”。 甘蔗在周朝時期便從東南亞引進,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南方的一種十分常見的農作物。 一開始的蔗糖,是百姓榨汁熬製而成,到了太宗時期,天竺使臣上貢“石蜜”,深受太宗皇帝的喜愛。 李世民於是派王玄策出使天竺,希望能引進製糖工藝。 沒想到當時親近唐朝的摩伽陀國國王因病去世,新上任的國王認為與唐朝相距數千裡,他們向大唐俯首稱臣根本不需要。 王玄策從藩屬國吐蕃裡借了一支八千多名士兵組成的軍隊,單槍匹馬把摩伽陀國給滅了。 回國之後,他將兩名製糖匠帶回大唐,促進了中原大地製糖工藝的飛速發展。 唐朝的製糖匠在學習天竺的工藝之後,聰明的華夏人自主改良技術,最終制作出來的石蜜香味都要比天竺那邊的好吃。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瀋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到了李治時期,皇帝又安排王玄策到天竺作客,他帶回來新的砂糖製作工藝。 這是一次跨越性的進步,直接讓糖的顏色從黑不溜秋進化成黃白色。 除了蔗糖之外,還有一種本土發明的飴糖,也就是餳。 早在西周時期,聰明的華夏人便掌握了製糖工藝,一直髮展到唐朝,幾乎每個百姓到了元正日,除了喝屠蘇酒之外,必不缺少的便是餳。 “留餳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因為寒食節禁火,所以只能喝冷粥,但是冷粥無味,百姓們於是提前準備點餳,將其混合在一起,成為餳粥,甜蜜又可口。 最後便是以大自然的饋贈蜂蜜為主的甜食。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糖的價格可不低啊。 根據《唐六典》記載,天寶年間(742年)最普通的砂糖價格是十文一兩,高階一點的“石蜜”十六文一兩。 一兩糖能吃幾天啊?十文錢都能買兩鬥米了,普通人家會花著冤枉錢嗎? 所以,這就是矛盾的一面。 宋真搖搖頭:“也不對啊,吃糖不等於蛀牙,也許是一個不愛刷牙的大小姐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基本上可以排除情殺的可能性了。 即使在古代,不會有人喜歡一個滿嘴口臭的女人。 古代其實也有刷牙工具,別以為只是用手指頭去摳牙,未免太小看古人了吧? 以前有公知說過,人類第一把牙刷,是1770年約翰牛的威廉·阿迪在監獄裡發明的。 但是,考古打破了這個謠言,早在宋朝之前,聰明的華夏人便用木頭鑽幾個小孔,往裡面塞楊柳枝絮。 宋真現在就是用的自制牙刷,在同時代人還在用楊柳枝刷牙的時候,他已經遙遙領先了。 他還向太醫署的老中醫討要了幾份牙粉配方。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噬星空之銀河之路

夢裡海潮生